立秋教案
立秋教案(精選14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立秋節氣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秋教案 篇1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標志著秋天的開始。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立秋的傳統習俗,感受季節的變化,增強對大自然的認知與熱愛,特舉辦本次“迎接立秋,感受豐收”主題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傳統文化,體驗秋天的美好。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立秋節氣的特點,了解秋天的到來及其帶來的變化。
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幼兒對農作物的認識和尊重勞動成果的情感。
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培養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家園共育。
二、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活動地點
幼兒園戶外場地及附近農田
四、參加人員
全體幼兒、教師、家長志愿者
五、活動內容
1.開場儀式
時間:上午9:00-9:30
內容:教師簡短介紹立秋節氣的由來和意義,宣布活動正式開始。家長和幼兒共同繪制立秋主題的手抄報,展示在活動現場。
2.了解立秋習俗
貼秋膘:通過故事或視頻,讓幼兒了解“貼秋膘”的`傳統習俗,寓意秋天補充營養,增強體質。
啃秋瓜:準備西瓜或香瓜,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品嘗,體驗“啃秋”的樂趣,同時講解這一習俗背后的文化意義。
曬秋:展示曬秋的圖片或視頻,讓幼兒了解曬秋這一農俗現象,感受豐收的喜悅。
3.農作物認知與體驗
參觀農田(或模擬農田):組織幼兒到附近農田參觀,或在幼兒園內設置模擬農田區域,讓幼兒近距離觀察稻子、玉米、高粱、棉花等農作物,了解它們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親子采摘:在安全的條件下,讓幼兒和家長一起參與采摘活動,如摘玉米、棉花等,體驗勞動的樂趣。
農作物辨認游戲:進行“閉眼摸秋大挑戰”,讓幼兒通過觸摸、聞味等方式辨認不同的農作物,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
4.立秋手工制作
印秋:提供樹葉、花朵等自然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拓印活動,制作秋天的風景畫,感受秋天色彩的變化。
制作立秋手工:如制作秋天的風鈴、書簽等,讓幼兒發揮創意,將秋天的元素融入手工作品中。
5.活動總結與分享
時間:下午3:00-3:30
內容:教師帶領幼兒回顧一天的活動內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鼓勵幼兒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對立秋節氣的認識和對秋天的喜愛。
六、活動準備
提前聯系好參觀的農田或準備好模擬農田的材料。
準備立秋相關的PPT、視頻、圖片等資料。
準備采摘工具和手工制作材料。
做好活動現場的安全措施和衛生保障。
七、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中要注意幼兒的安全,確保無安全隱患。
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共同維護活動秩序。
教育幼兒尊重農作物,不隨意破壞或采摘未成熟的果實。
提醒幼兒注意個人衛生,不亂扔垃圾,保持活動現場整潔。
立秋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使幼兒了解寒食節的來歷;感受寒食節與其它節日在氣氛上有何不同。
2、通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教育幼兒學習古人舍己為人、不爭功名的精神。
3、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4、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
活動準備:
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月餅、新年樹、花燈、白花、紙盒。
活動過程:
1、介之推與寒食節的故事。
①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過寒食節的?讓幼兒了解寒食節家家戶戶都吃涼雞蛋等冷食。
②講介之推的故事
2、討論。
①寒食節是怎樣來的?
②現在人們為什么過寒食節?為了紀念誰?
3、詞語練習。
①用“偷偷地”說一句話。
②用“后悔”說一句話。
③請解釋“寒食”的意思。
4、游戲。
①摸箱:將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蓋的紙盒里,請幼兒從中摸出一件,說出名稱及屬于哪個節日。
②連線:將節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幼兒連線。
立秋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立秋這一節氣的基本知識,包括其時間、氣候特點以及農業意義。
2.技能目標: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立秋的傳統習俗,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3.情感目標: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氣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豐收的喜悅之情。
二、教學內容
1.立秋的基本知識
時間: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歷8月7日或8日交節。
含義: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的意思,也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但立秋并不意味著酷熱天氣就此結束,初秋期間天氣仍然很熱,即“秋老虎”現象。
農業意義:立秋是農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和收獲季節的關鍵時期,象征著莊稼成熟,喜慶豐收。
2.立秋的氣候特點
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方開始刮偏北風,來自北方的冷空氣逐步降低南方各地的氣溫。
白露降:早晚溫差大,夜間的濕氣遇冷會凝結成水珠,形成白霧或露水。
寒蟬鳴:寒蟬開始鳴叫,標志著秋天的到來。
3.立秋的傳統習俗
啃秋:在南方又被稱為“立秋啃秋瓜”,人們通過吃西瓜等方式來預防秋燥,慶祝豐收。
曬秋: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地的農村或山區,人們將成熟的果蔬進行架曬、掛曬,以延長食物的存儲期。
貼秋膘:在立秋這天稱體重,與立夏時對比,體重減輕者需進補,以補償夏天的損失,為過冬儲備能量。
秋忙會:為秋收做準備的'農貿集市,設有各種市場,并常伴有戲曲演出等娛樂活動。
三、教學活動設計
1.導入新課
通過展示立秋節氣的圖片或視頻,引導學生進入立秋的學習情境。
2.講授新知
立秋的基本知識:教師講解立秋的時間、含義和農業意義。
立秋的氣候特點:結合圖片和實例,講解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等氣候特點。
立秋的傳統習俗:通過故事、視頻等形式,介紹啃秋、曬秋、貼秋膘、秋忙會等傳統習俗。
3.實踐活動
觀察記錄:鼓勵學生觀察立秋后的氣候變化和植物生長情況,并做好記錄。
手工制作:利用粘土等材料制作秋天的農作物模型,如玉米、南瓜等。
角色扮演:模擬秋忙會的場景,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交易和娛樂活動。
4.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總結立秋節氣的特點和傳統習俗,并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
強調立秋節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四、教學評估
1.通過觀察記錄、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實踐活動,評估學生對立秋節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過課堂討論和分享環節,評估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立秋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炎熱的夏天來了,孩子們每天晚上都要洗澡。第二天,他們總會來幼兒園商量洗澡的事。“昨天洗澡,用的沐浴露是蘋果味的?!薄拔矣玫氖窍憬段兜?。”在娃娃區的角落玩耍時,我特別喜歡給娃娃洗澡,正好我們進入了“夏天真熱”的主題,所以我設計了這個類。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洗澡的方法。
2.激發孩子洗澡的感受。
準備工作:
圖片、音樂等。
活動流程:
一、會話介紹
展示圖片。
①這幅畫中的.孩子們在做什么?(洗澡)
②她為什么在洗澡?(我在她旁邊看到了肥皂...)
總結:原來有的孩子從肥皂上看到她在洗澡,有的孩子看到沐浴露就看到她在洗澡…
③洗澡要準備什么?
生:我想準備香皂,沐浴露......
④為什么要準備肥皂?我為什么要準備∕沐浴露......
⑤洗澡你覺得開心嗎?
⑥我們為什么要洗澡?總結:它能讓我們變得干凈又美味。
二、游戲部分
(1)現在讓我們也把自己洗得很干凈。
②播放音樂。
③孩子們隨著老師的音樂移動。
1.洗澡前我們應該做什么?(脫衣服)
2.我們先洗什么?把洗發水擠在頭上,撓,撓,用清水沖洗,擠點沐浴露,擦身體,搓背,然后是身體,然后是小臂,然后是腿,再用清水從頭到腳沖洗,然后用毛巾把水擦干凈,洗澡!
④來聞聞你自己,好嗎?
立秋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讓幼兒知道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了解關于春分的'詩詞和春分的相關知識。
通過討論,激發過節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過節。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二、了解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24節氣中第四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以古代春分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秋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绷怼对铝钇呤蚣狻罚骸岸轮校终甙胍玻水斁攀罩?,故謂之分?!彼?,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指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三、了解春分趣事
春分趣話
每年在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了解春分漢字的由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
四、詩詞欣賞
《村居》、《渭城曲》、《春夜洛城聞笛》、《踏莎行》、《清平樂春晚》、《蝶戀花》
五、活動小結,布置作業。
立秋教案 篇6
教學設想:
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本教學設計力求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走進童話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讀書活動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安徒生寫的童話《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課件出示課題:《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表達。)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同學們都很善于提出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作者。(課件出示作者資料)
1.我們再一起來學習一下本課的生字。(課件出示生字)
2.下面請同學們自讀一下課文。
3.課件展示要求:
(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沒有實現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課文標上段號。
(2)學生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小豌豆是怎樣長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樣長好的小組合作完成填空。 小豌豆剛到長滿青苔的窗臺上住下時,小姑娘(病得可厲害了)。 小豌豆長出了小葉子,小姑娘(心里真高興)。 小豌豆沿著線猛勁兒長,小姑娘(臉色好多了,還能自己坐上一個鐘頭呢)。 小豌豆開出一朵嫩紅色的小花,小姑娘(臉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發著亮光)。
三、細讀童話,理解內容
(一)邊讀邊思體會情感根據板書提出問題。 學到這里你們有什么想法,學生自由提問并通過重點研讀課文段聯系上下文閱讀解決問題。隨機朗讀。 (讓學生體會到:小豌豆的長大滿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勵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
(二)想象說話:小姑娘看見了綠色心里真高興。小豌豆爬上了窗臺看見了小姑娘。小姑娘看見小豌豆開出一朵嫩紅色的小花心里真是高興極了。小姑娘對小豌豆有著怎樣的感情,小豌豆又是怎樣說的呢。 獨立說話練習:小姑娘對著小豌豆微笑。學習、段理解作者對五粒豌豆的兩種態度小結。當小豌豆開出嫩紅色的小花時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隨之綻放了。
四、總結全文
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了愛的幸福,愛的神奇,同時更感受到奉獻愛是最崇高的、最偉大的。只要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將處處充滿愛!
立秋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一——小寒節氣的來歷
2、感受繪本故事中小寒節氣的習俗
3、讓幼兒了解并認同小寒節氣,喜愛傳統節日,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
活動準備
1、通過網絡等途徑,收集與小寒節有關的資料。
2、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小寒節有關的習俗。
3、制作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播放《節氣歌》播放二十四節氣歌,引出《小寒節》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引起幼兒的好奇心,講述關于節氣的信息。
預設: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個節氣。
3、引出繪本故事《小寒節》
二、通過繪本故事說小寒由來
簡介小寒的由來、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干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陽黃經為285°;于每年公歷1月5-7日交節。
三、說小寒傳說、習俗過渡:
為什么古代的節日還能保留至今?讓我們一起用傳說和習俗來“說小寒”吧!
1、用傳說說小寒。
2、用習俗說小寒。
四、游戲活動
用紙黏土制作餃子和湯圓,感受小寒節的氛圍
活動延伸
1、體驗:跟家長學會做餛飩或水餃,感受小寒節的.喜慶,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2、講述:給弟弟妹妹講述有關小寒至的傳說和習俗。
通過此次繪本故事《小寒節》的活動,幼兒了解了二十四節氣之一小寒至節的來歷及習俗,感受了爺爺給孫子講述小寒至節的愛意,并且學會了節氣歌,感受了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本次活動幼兒主要作為傾聽者,在延伸活動中將讓幼兒進一步參與到活動中。
立秋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了解臘八節的來歷和習俗。
2、通過故事,培養幼兒要做一個勤勞的人“感知勤勞和懶惰”。
3、知道制作臘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5、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活動準備
1、各種臘八粥的相關圖片、制作臘八粥的各種材料及臘八粥故事的視頻;
2、課前對于春節的了解以及對于臘八節的了解;
3、教學課件PTT準備。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了解臘八節吃臘八粥
1、我們每天的早餐都會吃些什么呢?(牛奶、雞蛋、花卷、餅干、雞蛋餅、面條、包子、粥)
2、那你們都吃過什么樣的粥呢?(肉松粥、八寶粥、皮蛋粥、肯德基粥)
3、觀看圖片,說說粥里面有哪些東西?(強調臘八節、臘八粥)
(小結:這是我們臘八節時吃的臘八粥,粥里面有紅棗、桂圓、紅豆、綠豆、花生、葡萄干、栗子、蓮子)
二、欣賞故事
1、哪一天是臘八節?
2、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呢?
3、臘八粥里面都有什么呢?
(重點突出:勤勞的'人)
三、介紹臘八粥的各種佐料、谷物
老師向幼兒逐一介紹臘八粥的各種佐料、谷物。簡單了解這些谷物的形狀、顏色以及對人體的幫助。
活動延伸:臘八節除了有好聽的故事,還有一個好玩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過了臘八就是年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立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立秋的定義及其天文意義。
2、掌握立秋的傳統習俗以及文化內涵。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對立秋的感知和體驗。
教學準備:
1、立秋的相關圖片和視頻(如秋季景色、傳統習俗等)。
2、立秋相關的詩詞、古文資料。
3、學生準備秋季相關的食物(如堅果、應季水果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以提問的方式引入:“同學們,知道立秋是什么時候嗎?它代表著什么?”引導學生討論對立秋的認識。
二、講解(15分鐘)
1、立秋的定義:
介紹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8月7日或8日,是夏季向秋季過渡的標志。
2、天文意義:
簡單解釋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及“秋分”與“立秋”的關系。
3、傳統習俗:
“貼秋膘”:人們在立秋這天吃肥肉,寓意增強體力和抵御寒冬。
“稱體重”:在立秋這天稱重,以檢測身體狀況,反映一年的收獲。
“倒秋”(放風箏、吃水果等)。
4、相關文化:
誦讀與立秋相關的古詩詞(例如《秋夕》)。
三、互動活動(15分鐘)
1、小組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他們和家人如何慶祝立秋,分享各自的習俗和故事。
2、立秋美食分享:
學生帶來應季的食物,分享各自的'美食故事,鼓勵學生品嘗。
四、總結(5分鐘)
1、理清課程要點,強調立秋的文化意義及對節氣的尊重。
2、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自然變化,培養節氣意識。
五、布置作業
請學生在家中進行一次“立秋”家庭活動,觀察并記錄家里的節氣習俗。
六、擴展閱讀
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關于秋季的書籍或觀看相關視頻,增加他們對季節變換的理解。
立秋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感受小寒的寒冷,體驗制作糯米美食的快樂。
2.初步了解小寒食糯的習俗,知道食用糯米可以驅寒保暖。
3.選擇喜歡的材料嘗試制作糯米美食。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
《美味的小寒》故事音頻及圖片;“糯米美食”組圖。
紙面教具:
《新年裝飾》。
材料準備:
“美味的糯米”(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蒸熟的糯米飯、糯米面團、紅糖粉、不同的堅果碎或餡料,如芋泥、花生、芝麻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初步感知小寒節氣“冷”的特點
——今天真冷啊,你們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暖和一點嗎?
——活動身體后,你們有沒有更暖和一些呢?
二播放音頻/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小寒食糯的習俗
——寒冷的小寒來了,熊貓奇奇、熊貓妙妙又有什么保暖的好辦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奇奇和妙妙的'好辦法是什么?
三出示組圖引導幼兒感受糯米美食的豐富性
——奇奇和妙妙吃了美食,還拍了很多照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些美食你們都吃過嗎?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四出示材料制作糯米美食體會制作享用美食的快樂
1.出示材料,請幼兒觀察并大膽表達自己的制作想法。
2.根據幼兒興趣,將幼兒分為兩組,一組制作糯米飯/八寶飯、一組制作紅糖糍粑,教師巡回指導。
3.成果展示,幼兒品嘗糯米美食,活動自然結束。
立秋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立秋的意義和相關習俗。
2.認識秋季常見的農作物和氣候變化。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
1.教學材料:
立秋相關的圖片(如農作物、秋天的景色)
色彩鮮艷的紙張、彩筆
小工具(剪刀、膠水、蠟筆等)
投影儀或黑板
2.教室布置:
掛上秋天的主題裝飾,如樹葉、果實等。
教學過程:
1.導入(10分鐘)
(1)通過提問引入話題:“你們知道現在是哪個節氣嗎?”“立秋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2)簡介立秋的定義,強調其作為秋季的開始。
2.學習環節(20分鐘)
(1)講解立秋的意義和習俗:介紹立秋的日期、氣候變化、傳統習俗(如“貼秋膘”、吃秋菜等)。
(2)展示與討論:
1)使用圖片和視頻展示秋季的農作物(如稻谷、玉米、蘋果等)。
2)討論這些農作物在秋季的特點和重要性。
3.動手活動(30分鐘)
(1)秋天的手工制作:學生使用紙張、顏料等材料制作秋天的樹葉、果實等手工藝品。每個學生可以制作自己喜歡的秋季元素,并分享作品。
(2)秋季詩歌朗誦或繪畫:學生可以選擇朗誦與秋天相關的古詩,或者將所學知識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
4.總結與分享(10分鐘)
學生分享自己制作的作品或朗誦的詩歌,講述他們對于立秋節氣的理解和體會。
5.課后延伸(選做)
(1)鼓勵學生觀察家鄉的秋季變化,可以記錄下來并在下次課堂上分享。
(2)可以推薦相關的.書籍或視頻,增加他們對立秋的了解。
課程評估:
1.根據學生參與活動的表現、分享的內容和手工制作的完成度進行評估。
2.可以進行小組討論,了解學生的收獲與感受,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
立秋教案 篇12
為了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自然節氣的更迭與變化,我們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活動,通過立秋這一節氣的慶祝,激發孩子們對自然界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同時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活動主題:
“秋風起,豐收樂”——幼兒園立秋節氣主題活動
二、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立秋節氣的基本知識,包括其時間、特點及對自然界的影響。
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幼兒觀察自然、感知季節變化的能力。
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氣的興趣與認同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鼓勵幼兒動手制作,提升創造力與動手能力。
三、活動時間:
立秋當天上午9:00-11:30
四、活動地點:
幼兒園操場及各班級教室
五、活動內容:
立秋知識小課堂
在班級內,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向幼兒介紹立秋節氣的由來、氣候特點以及相關的民間習俗。
互動問答環節,激發幼兒參與熱情,加深對立秋節氣的理解。
“秋意濃濃”手工制作
組織幼兒利用彩紙、剪刀、膠水等材料,制作秋天的樹葉、果實等手工作品,感受秋天的色彩與氛圍。
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創作屬于自己的“秋天故事”。
“豐收體驗”戶外游戲
在操場上設置“豐收果園”區域,用軟墊、小球等模擬水果,幼兒扮演農民伯伯,進行采摘游戲,體驗豐收的喜悅。
設計簡單的'接力賽,傳遞“果實”,增強團隊合作意識。
“秋風送爽”自然觀察
帶領幼兒在幼兒園內或附近的小公園進行自然觀察,尋找秋天的痕跡,如落葉、果實等,引導幼兒觀察并描述所見所聞。
記錄觀察日記,鼓勵幼兒用圖畫或簡單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
“立秋美食分享會”
準備一些適合幼兒食用的秋季特色小吃,如南瓜餅、紅薯粥等,讓幼兒品嘗并了解這些食物與立秋節氣的關聯。
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在家嘗試制作的秋季美食故事,增進家園共育。
六、活動準備:
提前收集立秋節氣相關的教學資料與教具。
布置活動場地,確保安全無隱患。
準備手工制作材料、戶外游戲道具及秋季特色小吃。
通知家長活動安排,鼓勵家長參與或協助準備。
活動結束后,組織教師進行總結會議,回顧活動亮點與不足,收集家長與幼兒的反饋意見,為今后的節氣活動提供參考與改進方向。同時,通過園報、微信群等方式向全園師生及家長展示活動成果,共同分享這份收獲的喜悅。
立秋教案 篇13
一、活動主題:
“秋風起,豐收樂”——立秋節氣探索之旅
二、活動目標:
知識認知:讓幼兒了解立秋節氣的基本知識,包括它的時間、氣候特點、傳統習俗及與自然界的聯系。
情感體驗:通過參與活動,增強幼兒對大自然的感知和熱愛,體驗豐收的喜悅。
動手實踐: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手工制作等活動加深對節氣的理解。
三、活動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四、活動地點:
幼兒園活動室
五、活動內容:
1、開場儀式:立秋知多少(室內)
教師講解:通過PPT或繪本故事,向幼兒介紹立秋的含義、時間、氣候變化,以及與之相關的傳統習俗,如貼秋膘、啃秋瓜等。
互動問答:設置簡單問題,鼓勵幼兒舉手回答,增加互動性和參與度。
2、戶外探索:尋找秋天的痕跡(戶外)
自然觀察:組織幼兒在幼兒園內的小花園或附近公園,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變化、尋找掉落的果實或種子,感受秋天的氣息。
攝影記錄:分發小相機或手機,讓幼兒拍攝自己認為最能代表秋天的景物,之后分享給全班看,并簡單說明原因。
3、手工制作:豐收的小籃子(室內)
材料準備:彩色卡紙、剪刀、膠水、彩筆、仿真水果或蔬菜模型等。
制作過程:指導幼兒動手制作一個代表豐收的小籃子,并在籃子里放入自己用彩紙或模型制作的“果實”,體驗豐收的樂趣。
展示分享:完成后,每個幼兒輪流上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簡單介紹自己的想法。
4、游戲環節:秋天的接力賽(戶外)
游戲規則:設計一個簡單的接力賽游戲,如“運送果實”,幼兒分成若干小組,在規定時間內將“果實”從起點運送到終點,途中可以設置障礙增加趣味性。
目的:通過游戲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加深對秋天豐收主題的感受。
5、結束儀式:品嘗秋天的味道(室內)
準備食物:提前準備一些應季的水果或蔬菜,切成小塊供幼兒品嘗。
分享感受:幼兒圍坐一圈,品嘗食物的同時,分享自己對立秋節氣的認識和今天的活動感受。
教師總結:總結今天的活動內容,強調立秋節氣的意義,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自然,感受四季的變化。
六、活動后續:
布置主題墻:將幼兒的手工作品、攝影作品及活動照片布置在幼兒園的主題墻上,延續節日氛圍。
家園共育:通過微信群或家園聯系冊,向家長介紹立秋節氣的相關知識及活動情況,鼓勵家長與孩子在家中進行更多關于秋天的親子活動。
通過這樣的活動方案,不僅能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還能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探索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立秋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閱讀時能從不同角度思考,針對課文部分和全文提出問題。
2、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3、理解文本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學重點:閱讀時能從不同角度思考,針對課文部分和全文提出問題,能借助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通過上節課學習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大家提出了許多問題,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節課的問題清單吧!
1、出示問題清單,同學們,這些問題大家都解決了嗎?生:解決了。
2、大家是如何解決的。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就已經解決了。不難發現這些問題,通過讀課文我們可以直接找到答案!
3、引出提問角度,我們再來看看這些問題,都是針對什么提出的,他們的提問角度是是什么呢?(題目、內容)貼板書:題目和內容
師:同學們,你們瞧,我們根據題目和故事內容提出問題,并且嘗試解決,是很重要的本領,繼續讀課文,你一定會冒出更多的問題。
設計意圖:回顧上節課的問題清單,提出提問角度的概念,能為這節課講授多角度提問做鋪墊。
二、從不同角度提問
(一)、引出遺留問題:老師清楚的記得上節課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同學們還記得是哪個問題嗎?(生:從他們最初的'愿望來看,表現了豌豆們怎樣的性格呢?)
師:這樣的問題文中有直接的答案嗎?生:沒有。
師:既然提出來了,該怎樣解決呢?生:結合文章內容,去思考。
師:在閱讀中還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也就是課文中沒有直接答案,需要我們深入思考才能解決的問題。
(二)、解決問題:老師教給大家一個朗讀感悟的方法。
1、 分角色朗讀,朗讀第8—11自然段,讀中感悟豌豆們的性格特點,嘗試邊讀邊解決問題。(指導朗讀:讀出前四粒豌豆驕傲的語氣)
2、 生分析五粒豆的性格特點。貼板書(五粒豆的性格)
(三)、分析總結提問角度
師:我們已經分析了豌豆的性格特點,我們來看這個問題是針對什么提問的呢?
生:在朗讀第8—11自然段這部分的時候,我們就總結出來了,這是針對部分內容重點段落提出的。貼板書:部分
師:這是在問誰的性格特點?生:五粒豆。
師:我們可以從人物這個角度提出問題。(貼板書:人物)
設計意圖:初步感受多角度提問題,哪些不能從文中直接得到答案的問題時什么樣的,我們又該怎樣解決。感受朗讀的神奇,讀中感悟就是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利于更深一步理解文章。
三、理解課文,邊讀邊提問。
(一)、追問學生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1、面對多個人物時,可以從什么角度提問題。
師引導,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誰最的問題,比如,這五粒豆誰最棒?或者誰的結果最好(生:五粒豆的愿望實現了嗎?誰最了不起)這是針對全文內容提出的。
師:在解決誰最的問題上,我們要通過什么方法解決?
生:比較的方法,比較五粒豆的結果
2、梳理五粒豆的結果。
師和學生一起快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五粒豆結果,得出第五粒豆最了不起!
設計意圖:采用追問的方式,刺激學生大腦活躍起來,從不同人物出發,還能提出哪些問題,為接下來的小組提問環節做鋪墊。
(二)、合作探究,嘗試從不同角度提問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
師:最了不起的是第五粒豆,單單從結果來看,不足以體會,我們都知道小豌豆的長大,為小女孩鼓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使她恢復了健康,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13—24自然段,思考隨著小豌豆的生長,小女孩的病情是如何變化的?學生匯報。針對這一部分,同學們有沒有疑問要提出來呢?
1、師帶學課后問題清單中的一個問題,講授提問角度。
問題:母親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稱為“一個小花園”呢?小女孩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出去,即使到院子里都不能,窗臺上的豌豆苗正好可以陪伴小女孩,也就是一個小花園,也是母親一個美好的愿望。
師帶學提問角度為部分內容并且存在矛盾之處。
2、再讀課文第13—24自然段,結合豌豆的生長和小女孩病情的變化過程,有疑問的地方做記號,提出自己的問題。
3、 小組討論篩選問題,列出小組問題清單,派一名代表投影匯報問題清單,其他小組作補充。
設計意圖:從整體把握課文,能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有利于更深一步理解文章。利用問題清單展示提問結果,更直觀,方便學生層層遞進挖掘更有深度的問題。
(三)、小組討論,積極思考解決清單問題。
師:哪些問題大家經過討論后仍然沒有解決?我們一起來探討,生匯報討論結果
(1)掉到水溝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嗎?不是,它沒有實現任何價值,沒有生根發芽,而是泡在水溝里失去了生命。貼板書:全文
(2)課文說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個囚犯”,但它長得很好,為什么?因為這粒豌豆正好落在青苔的縫隙里,但是小豌豆擁有頑強的生命力,“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它隨遇而安、從容樂觀,并沒有因為一時的困難而喪失生活的勇氣,而是努力地不停地生長。
(3)為什么豌豆開花,小女孩的病就好了呢?因為生病的女孩從豌豆的生長中獲得了戰勝病魔的.力量和信心。
(4)為什么母親不相信,但她還是仔細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來?這是一位母親對子女愛的體現。
(5)為什么說小女孩吻豌豆葉的那一天,簡直像一個節日?豌豆花開了,恢復健康的小女孩親吻了豌豆,為恢復健康而感到生命無限美好,所以說那一天簡直像一個節日。
四、總結提問角度
(一)、小組問題清單提問角度。
針對課文部分內容和看似矛盾之處提出的。
針對全文提出的:對比閱讀,比較五粒豆的經歷。
(二)、總結提問角度(梳理板書):題目、人物、內容(部分和全文)
五、拓展延伸
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了愛的幸福,愛的神奇,同時更感受到奉獻愛是最崇高的、最偉大的。只要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將處處充滿愛!
小姑娘對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會對小姑娘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對本課學法的一個遷移,在遷移的過程中又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容,讓學生知道問題可以多角度的進行提問,并針對問題所在,解決問題,這對他們今后的讀書也會是一個很好地引導。
-
想了解更多立秋教案的資訊,請訪問:立秋教案
相關文章
- 立秋古詩(通用六篇)02-21
- 社交禮儀教案(精選5篇)03-11
- 形狀游戲教案(精選十三篇)01-19
- 立秋的詩句(合集2篇)02-26
- 立秋說說(合集12句)01-22
- 認識自己幼兒教案(精選8篇)03-17
- 2025玩具小船作文(精選14篇)02-24
- 悠悠的小船教案(精選11篇)03-13
- 上路了教案(精選七篇)02-16
- 立秋文案(通用6句)03-16
- 審計實習日志總結(精選14篇)01-09
- 2025立秋說說文案02-27
- 編輯精選:安全教案匯總七篇07-26
- 立秋文案句子02-23
- 2025立秋古詩(匯編三篇)01-19
- 立秋的說說(匯總25句)02-22
最新更新
- 微信營銷心得體會(熱門14篇)03-31
- 車輛認知實習總結(錦集15篇)03-31
- 立秋教案03-31
- 愛笑的女孩作文(經典13篇)03-31
- 小學英語教研計劃(匯編14篇)03-31
- 門診實習生護士實習周記(精選十三篇)03-31
- 感恩讀書好詞好句子(必備12句)03-31
- 冶金公司職工述職報告總結(通用十四篇)03-31
- 感恩父親節手抄報內容文字(必備10篇)03-31
- 大宗銷售置業顧問工作總結(優選六篇)03-31
- 立秋教案03-31
熱門排行
- 1 明星干事申請書(實用5篇) 03-30
- 2 公司收據(實用7篇) 03-25
- 3 重陽節創意活動方案 03-25
- 4 商會代表發言稿 03-20
- 5 燈展安全應急預案(必備11篇) 03-20
- 6 招標書的基本格式(集錦四篇) 03-20
- 7 應急演練的心得體會(集錦10篇) 03-19
- 8 婦聯述職報告信息(范例六篇) 03-19
- 9 最新教研年度工作總結(錦集十三篇) 03-18
- 10 給黑夜留些空隙作文(范本6篇) 03-17
熱門推薦
-
教育經費自查報告(推薦六篇) 03-30
- 翻譯述職報告(集合四篇) 03-25
- 2025后勤安保副經理述職報告(范文12篇) 03-25
- 課堂策讀后感(精華12篇) 03-20
- 車間試用期個人總結 03-20
- 重返狼群讀后感(匯編11篇) 03-19
- 資助科工作總結 03-19
- 語言的力量作文(集合十三篇) 03-17
-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10篇) 07-15
- 立秋教案(精選14篇)03-31
- 2025立秋古詩(匯編三篇)01-19
- 立秋說說02-20
- 立秋說說(合集12句)01-22
- 立秋文案(通用6句)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