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課件
發表時間:2025-04-09兒童文學課件(熱門4篇)。
兒童文學課件 篇1
摘要:學前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教育問題時說過的一句話。幼兒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內,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都將對幼兒日后的健康成長和身心發育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因此良好的幼兒學前教育將直接影響到幼兒一生的品格與行為。
關鍵詞:學前教育;現狀;趨勢
一、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受到了普遍關注,許多發達國家積極采取措施,優先發展學前教育,在普及學前教育與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國政府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對于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個方面。
1.對于家庭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幼兒的入園率正在逐步上升,學前教育機構不僅承擔著從實踐上為家長參加工作和學習提供便利的任務,而且在家長普遍重視孩子發展和早期教育的當今時代,學前教育質量更成為家長關注的核心,直接關系著家長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學習。
有人曾言,關閉一所幼兒園比關閉一所大學,或一所低質量幼兒園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學的存在,更會讓家庭、社會不得安寧,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學前教育及其質量對家庭生活的穩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對于人的社會性、人格品質發展和人的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性、人格品質是個體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它是通過社會化的過程逐步形成與發展的。
學前期是個體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和關鍵時期,在后天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人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嬰幼兒逐漸形成和發展著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奠定著行為、性格、人格的基礎。
研究和事實均表明,6歲前是人的行為習慣、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時期,是兒童養成良好社會性行為和人格品質的重要時期;并且,這一時期兒童的發展狀況具有持續性影響,其影響并決定著兒童日后社會性、人格的發展方向、性質和水平;同時,兒童在學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人格品質有助于兒童積極地適應環境,順利地適應社會生活,從而有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成才。
學前期是人的認知發展最為迅速、最重要的時期,在人一生認識能力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學前教育對生理的價值
根據腦科學研究者認為:豐富的環境刺激可以促進腦的發展,而適宜的早期教育是促進腦發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環境刺激因素。
二、學前教育的智力開發
開發智力,也就是培養幼兒的語言和非語言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詞匯量、理解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視覺驅動能力等等。
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首先應著手聽,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勞倫斯?沙皮羅認為,故事是影響幼兒思維的'最好方式。
多聽有三點好處:1.在反復聽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加深對語句和語境的理解,迅速提高閱讀能力。
2.擴大幼兒的詞匯量,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記憶,每天重復相同的詞匯和句型,不斷刺激幼兒大腦里的詞匯庫,可以使幼兒的記憶力迅速發展,同時也有助于掌握準確而規范的表達方式。
長期堅持不懈,幼兒的語言能力,記憶力,詞匯量,理解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都會提高。
3.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故事要多選名著,因為人類各種美好的思想感情,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他們的靈魂,從中吸取精神營養。
三、打好性格基礎,努力提高情商
美國作家丹尼爾古爾曼的《情感智力》一書1995年出版以來,“情商(EQ)”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稍懂一點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決定人生成功與否的關鍵。
所謂“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克服困難的勇氣,自我激勵,持之以恒的韌性,關心他人的善良,善良與人相處,把握自己與他們的情感等等。
總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會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內容。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兒最終創建輝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兒變成一個平庸的人,性格基礎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幾年的生活習慣,父母態度,家庭氣氛,以后都會慢慢形成幼兒的性格特點,每一個習慣在其形成的前幾天特別重要,因此,每件事一開頭就堅持按要求做,不該做的事一開頭就堅決不去做,從不遷就,慢慢習慣就會形成。
培養意志,發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從而實現目的心理過程,堅強的意志,是人們達到目的,獲取勝利的重要條件,幼兒期兒童意志行為還很差,不能較長時間控制自己,幼兒行動的目的性也較差,行動缺乏明確的目標,往往與直接興趣或需要,個人愿望相聯系。
例如:做好事為了得到一朵小紅花或是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
四、國外學前教育的趨向
1.強調體育運動對兒童健康、智力、創造力、情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
應該以多種方式鼓勵學前兒童進行各類體育運動來增進他們的運動能力。
另外,對于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不應采取消極回避的態度。
降低事故發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勵運動。
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在運動方面受到鼓勵的孩子不光運動能力較強,而且事故發生率較低。
2.各國學前教育與機構都非常重視創設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感性經驗
瑞典的學前教育機構努力創設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環境,以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尋找新奇和感興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國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條件讓孩子畸形戶外睡眠、運動,因為他們認為應讓孩子盡可能多的親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撫育。
同時,他們相信幼兒都具有自己構建知識的潛力和能力,所以,讓孩子進行的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選擇度,鼓勵幼兒自己設計、實施活動,注意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3.重視游戲清靜的創設,重視自由游戲
使孩子通過游戲自由的表現自我的想法,即強調從兒童的興趣出發,幫助他們構建知識。
五、結論
加強早期兒童教育,為每一個兒童創造受到高質量的學前教育的機會,正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我國也必須放眼未來,從新世紀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的新格局和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度來思考學前教育的發展問題,以使我國的學前教育真正從教育舞臺的邊緣走向中心。
參考文獻
[1]楊麗珠,吳文菊.《幼兒社會性發展與教育》.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潘日文,侯桂蘭.《幼兒教育心理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兒童文學課件 篇2
【摘 要】
德國著名教育家弗里德里奇·福祿貝爾認為:幼兒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開始的時期,對于發展中的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幼兒期是兒童個性開始形成的時期,因為這時期個性的各種心理結構成分開始發展,特別是性格、能力等個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識已經初步發展起來,每個幼兒在不同場合、不同情景,不同事件都傾向于以一種自身特有的方式去反應?!毒V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庇纱丝梢钥闯?,人才的成長固然離不開智力的開發,但是,影響成才的并不完全是智力因素,個性品質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個人將來事業的成就??茖W家愛因斯坦說:“優秀的性格和鋼鐵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這一點往往超出人們通常的認識?!庇變簣@教育中培養幼兒良好個性的研究這一課題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個性及幼兒個性 幼兒的良好個性 巴學園 幼兒園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
一、緒論
經過在幼兒園兩周的保育實習,對幼兒園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而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理性認識。
當今多數的幼兒園,毋庸置疑地成了“寄存”幼兒的場所。幼兒園本應是孩子的樂園,但是引導幼兒個性的發展成了幼教界的奢侈品。集體化教育的快捷便利似乎頗受各個幼兒園的歡迎。面對漸漸被抹殺掉的幼兒個性,我對集體教育與個體教育進行了研究。
對本研究,我采用查閱文獻資料及調查訪談的方法。
二、本論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集體教育為主,但是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比如:過于注重活動的形式,缺乏過程與目標意識;只關注幼兒表面的興趣,難以提升幼兒真正的興趣;只關注幼兒動手的能力,而忽視幼兒思維的參與;處理不好生成與預設的關系,影響幼兒主體的發展。
50年代,前蘇聯幼教研究工作者把“學前教學”這一概念引入幼兒園,形成了以作業為基本組織形式的幼兒園教學活動模式。教學被看作智育的主要手段,被定義為“發展兒童的熟悉能力,用系統的基本知識武裝他們,按《幼兒園教育大綱》所規定的范圍培養他們的技能和技巧的有系統、有計劃和有目的的過程”。這是一種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觀。在這種教學觀指導下,學習被看做接受由教師預先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這種接受面廣、效率高的集體教學,就被視為傳授這種預先建構好的知識體系的“捷徑”。隨著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熟悉到: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過程。由于學習者原有認知結構與經驗的影響,同樣的事物與現象對于不同的學習者會有不同的意義。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的同時,承認和尊重幼兒學習中的個體差異。80年代以來,人們對個別差異的理解發生了變化,由過去認為的能力大小、強弱的差異及個性差異,發展為發展速度、認知結構特點的差異。這使人們熟悉到,要發揮幼兒學習主動性,就必須使教學內容、進度和方式方法,適合每一個學習者的身心發展水平、進度和特點。這種新的教學觀、個別差異觀,幫助我們熟悉到了集體教學對幼兒學習主動性發揮的局限性。集體教學是全班幼兒在同一時間內以同樣方式與速度學習同樣內容的組織形式。在集體教學中,教師無法顧及幼兒發展的個別差異,無法真正滿足每個幼兒學習的需要,因而不利于每個幼兒學習主動性的發揮。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集體教學之引入幼兒園,曾經發揮過進步作用?!白鳂I教學的引入幼兒園,對培養兒童有組織的行為、發展他們的熟悉活動、教他們學會遵從成人的指示,從而做好兒童的入學預備,的確起過良好影響,作業教學在歷史上的這一進步作用是應予以肯定的。今天我們不能因其局限性,而全盤否定其存在價值。尤其是我國的幼兒教師大多有著比較豐富的集體教學經驗,讓她們用其他教學形式來完全代替集體教學,是短時期內不可能實現的,而且也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集體教學有其獨特的教育功能。我們應該在認清其局限性的同時,更加注重發揮其優越性,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
保育實習期間,有這樣的三個“問題兒童”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因為靠近他們,我才真正感受到現在幼兒園體制的缺陷——用同一把鑰匙是打不開所有兒童的心門的。
樂樂是個調皮搗蛋的`小女孩,小伙伴們不喜歡和她玩,老師也放任自由。于是,她乘上手工課的時候自己偷偷躲在頂樓玩娃娃家。對于這樣的特殊兒童,作為教師,應該多給予關心,滿足她對愛的需求。
銳銳因為過于成人化的外在引起我的注意。平時顯得孤僻,冷漠。老師們給他的評價是“與老師斗智斗勇的壞孩子”。有一次,保育員給小朋友們梳頭的時候,木梳掉在地上。經過的幼兒沒有一個意識到,只有銳銳經過的時候順手撿了起來。當時,我就覺得其實他的本質并不壞,偷玩具的行為只是幼兒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障礙,而教師沒有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另外,我發現全班小孩都有全家福,唯獨銳銳的全家福上只有他和媽媽。所以,小孩子的心理發展缺陷也是受家庭環境影響的??墒怯钟姓l真正地去了解過他的成長了呢?
浩然因為沒有良好的午睡的習慣,幾乎天天要被老師批評。這天他被罰不準起床,我走過去問他:“你為什么今天又沒有睡覺?”他告訴我,他睡不著。我就告訴他,那么從明天開始把眼睛閉起來假裝睡。他答應了我。第二天果然見效,他不僅沒有被老師批評,而且真的睡著了。由此我感慨,幼兒是需要你用心交流的。并且,集體午睡這樣的規定,也是不夠人性化的。
幼兒園一個班級平均有三十個孩子,兩個老師,一個保育員,可是在平時又有多少幼兒是真正被關心的呢?有多少幼兒的心理是真正被了解過的呢?我所耳聞的是老師聲嘶力竭的指令聲。“殺雞儆猴”也成了幼兒園教師普遍采取的措施,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呢?幼兒的天性就這樣一點一點葬送在集體化的教育中。我們不是生產的流水線,所締造的不是統一規格的靈魂。
因為看了一部叫《小人國》的紀錄片,我對“巴學園”這個名詞產生興趣。
一本名叫《窗邊的小豆豆》的書在上個世紀80年代第一次被悄悄地翻譯成中文,那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譯本,但是有幸讀到過它的人都曾被深深地驚喜和感動——居然有那樣一座由六節車廂組成的“巴學園”,學生們每天帶著“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飯菜當做午餐,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心情自由選擇要上的課程,還有跳著校長發明的韻律操,晚上在學校禮堂里露營,這是一個多么幸福的小豆豆??!多年后,重新被引進出版的“小豆豆”不知不覺地爬到了暢銷書榜的前列,并且兩年來一直旺銷,至今勢頭不減。這個日本小女孩的成長故事不僅再次緊緊抓住了中國孩子們的眼睛,也俘獲著更多的成年人的心。
中國的孩子很辛苦,世界上都承認,早在我們當孩子的80年代,減負的論調就已經多有談及了,快三十年過去了,減負的后果還是應了人們當時的一句玩笑話——“減負之后,還是正”,我們的下一代還是沒有能輕松快樂地成長起來。所以,看過《窗邊的小豆豆》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真想在現實的“巴學園”里學習生活,遇到一位像小林宗作一樣的校長。這本講述黑柳徹子童年真實經歷的作品對于今天的教育體制與環境下的孩子來說只能是一種美好的向往,他們熱切地關注著小豆豆的故事,好奇地問爸爸媽媽:為什么不送我去這樣的學校?孩子們也許無法理解,其實學校本身沒有什么神奇之處(除了校舍是由六節車廂組成的這一點),創造奇跡的是小林校長和像小豆豆的媽媽一樣的父母們。他們抱持著最為真摯和寬容的心,成為孩子們童真的守夜人,在深沉的暗夜之中,為孩子們點亮前行中光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窗邊的小豆豆》再次被引進出版正是在召喚一種“兒童本位”教育精神的回歸,讓孩子們更多地去自我成長,而非一種在長輩規劃下的“被成長”。作為家長,我們只需要做那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就像塞林格描繪的場景一樣:所有的孩子們生來就該在一大片麥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和玩?!?,當他們一不小心,當他們終于要“沒辦法小心地”臨近懸崖邊緣、面臨某種掉落下去的危險——“我”就愿是麥田里永恒的守望者,一次次地伸出手臂、一次次地攔住他們。
如果說《窗邊的小豆豆》在召喚著一種“兒童本位”的教育精神的回歸,那么手頭這本剛剛出版的《我親愛的甜橙樹》則是在宣揚著一種“童心回歸”的互動理念,當孩子們在麥地中奔跑玩耍,作為家長的你,不要孤獨地做個守望者,不妨忘掉自己已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中年人,此時讓童心得以回歸,盡情地參與到他們的奔跑和玩耍中來,讓他們真心覺得你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是他們的伙伴。就像書中的那棵總是傾聽主人公澤澤說話的甜橙樹,和那個把澤澤當做朋友一樣的葡萄牙人,在他們的心中,澤澤并非是滿腦子惡作劇的壞孩子,他內心生長著最難能可貴的善良的種子——因為圣誕節受不了爸爸失業后的悲涼的眼神而去街上擦鞋只為了給爸爸買一包香煙使爸爸高興起來;班主任長得不美,別的老師有花收,而她沒有,澤澤沒有錢就從花店偷花送給老師;澤澤還喜歡逃課,常和一個賣藝人一起賣唱,只為每次能夠從藝人那里得到一張歌譜,送給愛護他的姐姐……在艱難的生活面前,甜橙樹和葡萄牙人成了澤澤生命中守望相助的伙伴,他們沒有給予澤澤什么實際的物質的支持,但足以讓在澤澤快樂地忘卻生活的艱辛,因為他們給予澤澤的是一種可貴的交流、一種傾訴,一份能夠忘卻孤獨的友情,這比優越的生活更讓這個孩子感到快樂。所以,我知道了為什么當小說寫到甜橙樹被砍伐、葡萄牙人死于車禍時,所有讀到這里的人會痛哭流涕,他們是為死者而哭,更是為活著的人而哭——為澤澤而哭,他們離開后,還會不會有人這樣溫柔地對待這個可愛的男孩呢?與他一起聊心事,帶著他去兜風,在他生病時,為他送來溫暖……這個故事在作者若澤·毛羅·德瓦斯康塞洛斯心中醞釀了整整42年,最后用12天的時間寫成。與黑柳徹子一樣,這個故事有著作者童年的印記,這既是獻給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也是時過境遷后,一封寫給每個童年已逝的成年人的書信,它以孩子的視角帶著每一個成年人回味著逝去童年的陣痛、憂傷,還有甜蜜,也許你是幸運的,曾有一棵樹、有一個人走進你童年的歲月,將這些陣痛得以過濾,憂傷得以撫平,甜蜜得以分享,實現一種真正完美的成長!如果你已為人父、為人母,如果你有幸也讀到這個故事,不妨從今天開始,讓童心重新回歸到你的心里,和孩子一起成!
無論是小豆豆還是澤澤,無論是巴學園還是甜橙樹,兩部來自不同地域、風格決然不同的作品,在有意思的講述中向我們每個正在童年或童年已逝的人傳達著這樣的信息:無論何時,在內心的深處,我們都要留下那么一點溫柔的空間,讓童心得以安然地安放!
李躍兒創辦的巴學園受的是黑柳徹子的影響,提出“孩子是腳,教育是鞋”。
簡短的話,卻道出一番真理。我們的幼兒園應該去適應兒童,并且是適應每一個兒童。幼兒園應該實行小班制教育,幼兒多則不易被重視。巴學園式的教育,是開放式的教育,雖然給予幼兒一定的自由,但是不代表教師可以完全撒手。教師應該隱形地把握好尺度。每一天,抽出足夠的時間,和每一個幼兒交流。面對問題兒童,也要現實出足夠的耐心,去了解事情的本質,再去評價幼兒的行為。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游戲,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發展的多樣性、差異性、自然性等特點,在游戲中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游戲同時是一種自發的學習,具有促進發展的功能。所以,教師要尊重幼兒在日常生活環節中的自發游戲,尊重幼兒的自發探索過程?!毒V要》中指出,孩子是通過游戲及其一日活動來學習的,尤其是游戲活動,往往是綜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學習內容,具有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的價值。同時,很多幼兒教育專家研究發現,孩子的創造力并不是通過集體活動教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并在一次次的個性化創新活動中獲得鞏固和發展,成為穩定的品質。其實,只要教師細心觀察,就可以在一日活動細節中發現幼兒創新思維的火花。這時,教師所要做的是積極的關注和采取適當的態度呵護幼兒的創新意識和探究行為,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傾聽孩子的聲音,有時候,孩子的很多行為并不象上述案例中那樣能讓人直接看出其探索過程。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是不計后果的,甚至能造成破壞性。這時,我們就不能僅僅從孩子的行為表面直接作出判斷,而應該蹲下來傾聽孩子的聲音。這樣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和思考過程,有助于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引導孩子的思考。《綱要》中指出,教師的角色定位不但應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還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作用。所以,教師不但自身要關注孩子的一日生活全過程,善于從細節中正確把握教育契機。同時,還要幫助孩子在每一個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細節,學會在過程中思考,從而發揮教育的最大價值。
孩子個性發展是在其天性的基礎上展開的,只有在天性的展現中我們才能把握孩子多種發展的可能性,使潛在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而孩子的天性更多體現在一個個生活細節和各種自發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發展的趨勢去關注幼兒生活過程,關注尋常時刻,學會了解行為的發展意義,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除了幼兒園本身需要改革之外,家長的傳統思想也應該解放。我想,即便現在創辦了許多所巴學園式的幼兒園,硬件軟件條件都很充沛,有許多家長還是不愿意選擇這種新式的教育方法。有許多家長不能夠接受孩子玩沙坑的時候把手和衣服弄臟。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學前教育,我們就有義務把這種巴學園的思想廣泛傳播,讓大眾對其了解、接受。堅持以下理念:
1 以幼兒為本,注重幼兒個性培養。
2 營造和諧生活學習環境,促進幼兒個性發展。
3 創新活動,拓展個性教育的空間。
4 發展特長展示個性風采。
5 開展個性化教育,優化發展幼兒個性。
6 在民主、和諧、自由的寬松環境里,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三、結論
孩子是腳,教育是鞋。幼兒園是一個提供各種各樣鞋的場所,而不是一個托管所。提倡巴學園式的個性化教育是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的保證。不要讓傳統的集體化教育禁錮了幼兒的思維。包括幼兒人格品德的發展,也與個性化教育密不可分。孩子的每一個時刻都應該被關注。
參考文獻
[1]葉奕乾, 孔克勒. 個性心理學[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3.
[2]瑪麗亞·蒙臺梭利. 蒙臺梭利早期教育法[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5.
兒童文學課件 篇3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表達的內容,感受兒歌優美的意境。
2、嘗試仿編兒歌第一句,體驗學習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水珠寶寶》幼兒學習資源。
2、《水珠寶寶》語言磁帶,教師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播放教師教學資源,請幼兒觀察并提問:畫上有哪些景物?(大海、帆船、睡覺的`水珠寶寶、風兒姐姐、小鳥。)
二、引導幼兒學習兒歌:水珠寶寶。
1、教師完整朗讀兒歌。
2、引導幼兒加上動作學說兒歌。
三、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兒歌第一句,增強學習兒歌的趣味性。
1、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水珠寶寶的搖籃?
2、引導幼兒改編第一句兒歌,如小小花瓣,小小荷葉,小小手兒……
附兒歌《水珠寶寶》
小小船帆
像個搖籃
水珠寶寶
睡在上面
風兒輕輕
親親臉蛋
鳥兒歌唱
做夢香甜
兒童文學課件 篇4
活動目標:
1、學說兒歌,理解兒歌表達的內容,感受兒歌優美的意境。
2、嘗試仿編兒歌第一句,體驗學習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水珠寶寶》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三、引導幼兒嘗試仿編兒歌第一句,增強學習兒歌的趣味性。
1、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做水珠寶寶的搖籃?
2、引導幼兒改編第一句兒歌,如小小花瓣,小小荷葉,小小手兒……
附兒歌《水珠寶寶》
小小船帆
像個搖籃
水珠寶寶
睡在上面
風兒輕輕
親親臉蛋
鳥兒歌唱
做夢香甜
活動反思:
水都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由于我們經常接觸到水,所以孩子們并不在意,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對水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尤其是我們組織的.“節約用水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把洗手剩余的水沖廁所、澆花、沖拖把等等,可以循環再利用。喝水的時候看到水龍頭沒有關緊,孩子們會主動提醒身邊的小朋友關緊水龍頭。以前總是有些調皮的孩子利用各種機會到廁所里玩水,可是現在他們卻都成了節約用水的小衛士。我感到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節約每一滴水,回到家也發動家人一起節約用水,他們已經深刻感受到污染水資源的利害關系,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
更多精彩兒童文學課件內容,請訪問我們為您準備的專題:兒童文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