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19xtm"></form>

    1. <tr id="19xtm"><span id="19xtm"></span></tr>
      導航欄 ×
      你的位置: 作文網 > 優秀作文 > 導航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發表時間:2025-04-08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

      1、大敗李信,入兩壁,殺七都尉。誤:城墻,正:軍營。

      譯文:大敗李信的軍隊,攻下兩座軍營,殺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當誅,請按之。誤:按照,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當處死,請審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東南道尚書令,封吳王。誤:拜見,正:授予官職。

      譯文:高祖派來使者授予(杜伏威)東南道尚書令的官,封他為吳王。

      4、府省為奏,敕報許之。誤:報告,正:回復。

      譯文:有關部門為此上奏,(后主)下詔回復同意了這件事。

      5、齊孝公伐我北鄙。誤:輕視,正:邊境。

      譯文:齊孝公進攻我國北部邊境。

      6、官人疑策愛也,秘之。誤:喜歡,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7、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誤:生病,正:擔心,憂慮。

      譯文:堯的百姓擔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這就是避免災害的巢。

      8、煥初除市令,過謝鄉人吏部侍郎石琚。誤:免除,正:(被)授職。

      譯文:劉煥剛被授職市令,拜訪同鄉吏部侍郎石琚。

      9、師進,次于陘。誤:依次,正:臨時駐扎。

      譯文:諸侯的軍隊前進,駐扎在陘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誤:完畢,正:通“猝”,突然。

      譯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災難突然降臨也不會驚恐。

      11、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誤:高興,正:通“促”,趕快。

      譯文:楚王趕快接見(尊盧沙),(尊盧沙)沒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請)。

      12、存諸故人,請謝賓客。誤:安置,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13、若復失養,吾不貸汝矣。誤:借給,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14、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誤:捉拿,正:及,達到。

      譯文:楚莊王謀劃事情很得當,群臣沒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誤:恩德,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16、陛下登殺之,非臣所及。誤:上去,正:當即。

      譯文:陛下(如果)當即殺掉他,(就)不是我的職權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貢部,多柬拔寒俊。誤:典籍,正:主管。

      譯文:賈黃中先后兩次主管貢部,多次選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攬筆而作,文不加點。誤:標點,正:刪改。

      譯文:彌衡揮筆就寫,一氣呵成,一個字沒有刪改。

      19、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誤:許多,正:稱贊。

      譯文:許多人都稱贊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征召他,他都沒有答應。

      20、太祖知其心,許而不奪。誤:奪取,正:強行改變。

      譯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許他而沒有加以強行改變。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2

      一.通假字

      1.《燭之武退秦師》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若不闕秦皇島闕,通“缺”,損害。秦伯說說,通“悅”,高興。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2.《勾踐滅吳(節選)》南至于句無句,通“勾”。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帥,通“率”。將免者以告免,通“娩”。三月釋其政政,通“征”。令壯者無取老婦取,通“娶”。億有三千有,通“又”。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于義魔厲,摩厲,通“磨礪”,切磋,磨煉。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歠也鋪,通“哺”,給人食物吃。歠,通“啜”,給人水喝。3.《鄒忌諷齊王納諫》孰視之孰,通“熟”,仔細。4.《觸龍說趙太后》少益耆食耆,通“嗜”,喜愛。必勿使反反,通“返”。5.《寡人之于國也》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過。涂有餓莩涂,通“途”,道路。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6.《勸學》雖有槁暴有,通“又”。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二.古今異義

      1.敢以煩執事古義:文中是對秦穆公的敬稱,不敢直接稱對方時的婉轉說法。今義:掌管某些項事情(工作)(的人),可用作動詞或名詞。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義:請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來。古義:出使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個人。今義:尊稱人的妻子。

      5.然謀臣與爪牙之士。古義:像爪和牙一樣,指幫助者或得力助手。今義:比喻壞人的黨羽。

      6.茍得聞子大夫之言。古義: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今義:醫生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古義:死在野外尸體不能收殮埋葬。今義:隱蔽的事物,缺陷,矛盾,問題等顯露出來。古義:原野。今義: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8.丈夫二十不取。古義:男子。今義:男女結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9.今地方千里古義:土地方圓。今義:田地或疆域。

      10.河內兇古義: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義:兇惡。

      11.是使民養生葬死無憾也古義:供養活著的人。今義:保養身體。

      12.鄰國之民不加少古義:更。今義:增加。

      13.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古義:音cān,驗,檢查。今義:探究并領會

      14.假輿馬者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15.蟹六跪而二螯古義:腿,蟹腳。今義:兩腿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

      16.金就礪則利古義:金屬,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今義:一種貴重金屬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3

      《離騷》

      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

      1、掩涕:長太息以掩涕兮(掩面拭淚)

      2、誶:謇(jiǎn)朝誶(suì)而夕替(諫爭)

      3、替:謇朝誶而夕替(廢棄,貶斥)

      4、雖:雖九死而未悔(縱然,即使)

      5、眾女: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許多小人)

      6、蛾眉:眾女嫉余之蛾眉兮(喻指高尚德行)

      7、遙諑: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造謠,誹謗)

      8、偭:偭(miǎn)規矩而改錯(背向,引申為違背)

      9、度:競周容以為度(法度,準則)

      10、溘:寧溘(kè)死以_兮(突然,忽然)

      11、異道:夫熟異道而相安(不同道)

      12、尤:忍尤而攘詬(罪過)

      13、伏: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

      14、相道:悔相道之不察兮(觀察,選擇道路)

      15、及:及行迷之未遠(趁著)

      16、止息:馳椒丘且焉止息(停下來休息)

      17、初服:退將復修吾初服(當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18、岌岌:高余冠之岌岌兮(高聳的樣子)

      19、游目:忽反顧以游目兮(放眼觀看)

      20、繽紛:佩繽紛其繁飾兮(繁多)

      21、未變:雖體解吾猶未變兮(不會改變)

      二、通假字

      1、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通“措”,措施)

      2、邑:忳(tún)郁邑余侘(chà)傺(chì)兮(通“悒”,憂愁苦悶)

      3、圜: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圓”)

      4、離:進不入以離尤兮(通“罹”,遭受)

      5、章:芳菲菲其彌章(通“彰”,明顯,顯著)

      6、反:延佇乎吾將反(通“返”,返回)

      三、一詞多義

      1、長:

      ①長太息以掩涕兮(副詞,長久)

      ②長余佩之陸離(使……加長)

      2、善: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以為是好的)

      ②謠諑(zhuó)謂余以善淫(擅長)

      3、以為:

      ①制芰(jì)荷以為衣兮(用……做)

      ②余獨好修以為常(認為)

      4、修:

      ①余雖好修姱(ku?。┮皂Z(jī)羈兮(美好)

      ②退將復修吾初服(整理)

      ③余獨好修姱以為常(美,美好)

      5、雖:

      ①余雖好修姱(ku?。┮皂Z(jī)羈兮(惟,只是)

      ②雖九死其猶未悔(即使,縱然)

      四、詞類活用

      1、鞿羈:余雖好修姱(ku?。┮皂Z(jī)羈兮(名作動,約束)

      2、淫:謠諑謂余以善淫(動作名,_的事)

      3、群:鷙鳥之不群兮(名作動,合群)

      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為動用法,為……而死)

      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動,使……受委屈,使……受壓抑)

      6、步:步余馬于蘭皋兮(使動,使……步行)

      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動,使……加高)

      8、長:長余佩之陸離(使動,使……加長)

      五、古今異義的詞

      1、浩蕩:怨靈修之浩蕩(①古義:荒唐。②今義:形容水勢廣闊而壯大)

      2、工巧:固時俗之工巧兮(①古義:善于投機取巧。②今義:技藝巧妙)

      3、改錯:偭(miǎn)規矩而改錯(①古義:改變措施。②今義:改正錯誤)

      4、窮困:吾獨窮困乎此時也(①古義:處境困窘。②今義:經濟困難)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4

      沁園春·長沙

      1、給加點字注音

      分泌( )沁園春( )百舸( )

      坎坷( )拜謁( )遏制( )竭力( )

      揮斥( )干坼( )遒勁( )酋長( )謾罵( )散漫( )花蔓( )惆悵( )稠密( )綢繆( )寥廓( )崢嶸( )

      未雨綢繆:趁著天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2、文學常識

      詞:又叫詩余、長短句、曲子詞、樂府,是我國傳統的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盛行于宋。最初的詞都是配合曲調來歌唱的,后來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一種純粹的文學樣式。詞根據長短來分,有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三種,詞的一段叫闕,也叫片。

      詞牌:古人填詞用的曲調的名稱,與作品內容無太大關系。同一詞牌的詞結構格式相同。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格。

      雨巷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頹圮( )舷梯( )嫻熟( )懸崖勒馬( )弦外之音( )按捺( )剛毅木訥( )方鑿圓枘( )靜謐( )獼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矯揉造作( )繁衍( )挑釁( )

      2、成語

      懸崖勒馬:比喻臨到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別康橋

      青荇( )長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繅絲( )漫溯( )晦朔( )

      斑斕( )闌干( )波瀾( )笙簫( )

      蕭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荊棘( )火缽(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罵( )

      團箕( )給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誨人不倦

      叱罵/詫異紅漆/膝蓋豆漿/船槳

      輾轉/碾了三番

      3、詞語

      童養媳:舊社會中領養人家的女孩做兒媳婦,等兒子長大后結婚,叫童養。童養的兒媳婦叫童養媳。

      瓦菲:生長在瓦縫中的野草。

      火缽:用來盛火取暖的瓦盆。缽,陶制的器具,形狀像盆而小。

      團箕:一種用竹篾或柳條編成的圓形器具,用來盛曬糧食等。

      典押:典和當。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咒語:說希望人不順利的話。

      天倫敘樂:指家庭骨肉團聚的歡樂。

      4、文學常識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現代著名詩人。作者把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中,表現出對光明的熱烈向往與追求,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感情深摯,風格獨特,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推動一代詩風的重要詩人。詩集有《大堰河》《北方》《歸來的歌》等。自傳性抒情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因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一詞多義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 (一種文體)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

      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

      見其發矢十中_,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古今異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今義:妻子。

      詞類活用

      名詞做狀語

      夜縋而出,見秦伯(在夜里)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面)

      名詞做動詞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

      動詞做名詞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

      形容詞活用做動詞

      鄰之厚,君之薄也(加強,削弱)

      使動用法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消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意動用法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zwB5.cOm

      (以……為疆界)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以……為邊界)

      特殊句式

      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敢以(之)煩執事

      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夫晉,何厭之有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5

      一、通假字(解釋加點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6、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繞)

      8、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9、令將軍與臣有?(“?”通“隙”,隔閡、嫌怨)

      10、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1、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12、不可不蚤來(“蚤”通“早”)

      13、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二、古今異義(解釋加點字)

      1、行李之往來((古義:出行的人)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義: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義:那人)

      4、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

      5、持千金之資幣物(古義:禮品)

      6、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古義:袒露一只臂膀)

      8、諸郎中執兵(古義:宮廷的侍衛)

      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義:投擊)

      10、斷其左股(古義:大腿)

      11、沛公居山東時(古義:崤山以東)

      12、約為婚姻(古義:結為兒女親家)

      1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義:意外的變故)

      14、將軍戰河北(古義:黃河以南,黃河以北)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6

      1、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賤?,F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還:安于本鄉本土,不愿輕易遷移。

      3、篳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作的艱苦。

      4、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于事。

      5、別無長物:沒有多余的東西,形容窮困或簡樸。

      6、不孚眾望:不能使群眾信服。

      7、不為已甚:指對別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別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11、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之意。

      12、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14、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16、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接到好的東西后面,顯得好壞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17、管窺蠡測: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和了解很狹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19、怙惡不悛: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20、諱莫如深:隱瞞的再沒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濟濟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積少可以成多。

      23、間不容發:距離極近,中間不能放一根頭發,比喻情勢危急到了極點。

      24、見微知著:見到微小的跡象,就能察知發展的趨勢。

      25、江河日下:比喻情況一天天壞下去。

      26、膠柱鼓瑟: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27、開門揖盜: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28、梁上君子:代稱竊賊。

      29、屢試不爽:屢次實驗沒有差錯。

      30、鱗次櫛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齊。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7

      一、語文基礎題

      先說時間的分配。第一大題的3個選擇題,一般同學可控制在5分鐘。這部分題目因題型穩定,平時訓練也多,基本套路考生應該是相當熟悉的,因此在審題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膽作答,中等速度解答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沒有充分的依據,不要擅自改動。

      答題策略:

      1、看清題干要求。選的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項,有沒有其他可供答題參考的信息等,務必看仔細,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選擇項。如“詞語、成語(含熟語)辨析題”可從感情色彩、范圍大小、程度輕重、搭配得當與否、是否重復累贅等方面考慮。

      3、幾點常規的提醒。讀音正誤辨別時,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這么讀的字越要謹慎;錯別字正誤辨別,看題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原本是正確的反而會覺得像是錯的,如無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選詞填空題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問題;成語使用題忌“望文生義”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有時試題中那“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

      二、自然科學和社科類文章閱讀

      這兩部分的內容考查,一般采用單項選擇的形式,共設四個小題。做好這四道題,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思考的嚴密、周詳。

      2、務必找到與試題選項對應的詞、句、段,反復對照理解,仔細判斷選項正誤;依據原句進行推理要合理,否則成為“無中生有”。

      3、了解設置干擾項的幾種情況:偷換概念,以偏概全,無中生有,擴大或縮小概念的范圍,缺乏依據,因果顛倒,先后錯亂,張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學類文章閱讀有時選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腦清醒。靜下心仔細閱讀,力求準確理解。

      答題技巧:

      一是鎖定題目的閱讀區間,在第幾段第幾行,特別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詞語、句子的理解題。

      二是一般第1、2題比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據題干指向。表述一般與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確。

      三是第3、4題的設題難度稍微大一點。設題的錯誤項大都與原文有些偏差。細微處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閱讀

      針對文言文閱讀試題多以敘述性文字為主的特點,在進行整體性閱讀時,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盡量把文中下列相關的內容圈點出來:人有幾位,如何稱謂;主角是誰,與他人關系怎樣;事有幾件,由幾人所干;事件關系,有何意義,大體分分層次。接著審清題目,帶著這些問題再去研讀文段,不在無關處糾纏,要在緊要處下工夫。

      1、文言實詞的理解:堅持“詞不離句”的原則。利用字與字、詞與詞的結構特點。采取由彼到此的聯想方式,迅速理解詞義。選項中給出的解釋,可代入句中,結合上下文,反復印證。另外要特別注意詞的多義、詞的活用、詞的古今異義、通假、詞的偏義等文言現象。平時我們積累的一些成語中個別語素的解釋,有時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示,也要為我所用。

      2、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以理解句意為前提,根據詞在句中的位置化虛為實,斷定詞性和用法。

      3、“篩選信息”和“把握文意”:這是文言文閱讀的最后兩道題。要注意整體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題,該題四個選項的設置。大多是按原文內容先后順序排列的,往往選不恰當的項,這既對理解全文有幫助,也為解前面的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處宜稍放慢速度,力爭做正確,做完后,回過頭來檢驗前面幾個題的正誤。

      答題技巧:

      1、要學會圈圈點點,因為第I卷使用答題卡,圈點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劃一劃。

      2、要先讀文言文的最后一題,即內容的概括分析題。這個題實質上可稱為“文言文的白話譯文”,它對人物、對全文內容、對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讀了此文。就相當于讀了譯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斷詞義。不要想當然,要調動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儲備。

      4、文言文的翻譯,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會水到渠成。

      5、除了常見的文言實詞以外(大綱規定的120個),還要在考前看一看課本中注釋的其他文言實詞,只看注釋即可。

      6、文言虛詞要在“而、與、乃、其、所、為、焉、以、因、于、則、之”等常用詞語上,再復習一下。

      四、閱讀題答題技巧

      1、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2、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6、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7、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五、作文技巧

      1、動筆之前要擬題,標題要漂亮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怎么擬題呢?對于成績一般的考生,應該采取特別措施了。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擬題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師講述的類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長或考生,趕緊去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比葫蘆畫瓢地就能采用到。合訂本在大洋百貨東邊胡同里的書攤上有賣。

      2、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靚點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希望考生們準備好一些關于道德、學習、禮儀、愛國、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時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準標題。怎么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后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建議百度一下結尾方法,汲取有用成分。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8

      重點實詞、虛詞(解釋加點字)

      1.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還)2.鄭既知亡矣(已經)3.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

      4.朝濟而夕設版焉(渡河)5.唯君圖之(希望)6.進兵北略地(奪取)

      7.愿足下更慮之(改變)8.以試人,血濡縷(沾濕)9.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贈送)10.比諸侯之列(并排)11.愿大王少假借之(稍微)12.乃其匕首提(扔、擲)秦王

      13.旦日饗(犒勞)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當(抵擋)項王乎15.君安(怎么)與項伯有故

      16.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關破秦17.披(分開)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值得)辭

      19.竊(私下)為大王不取也20.會(正趕上,恰巧)其怒,不敢獻

      六、文言虛詞

      而夜縋而出(而,修飾連詞)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而、順承連詞)

      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順承),朝濟而夕設版焉(而,表轉折,連詞)

      以敢以(之)煩執事(以、介詞、用、拿)越國以鄙遠(以、表順承連詞)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把…作為)

      之鄰之厚,君之薄也(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夫晉,何厭之有(提賓標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結構助詞,的)將焉取之(代詞,指代土地)

      焉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不譯)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為什么)

      為父母宗族,皆為戮沒(被,介詞,表被動)為之奈何(對,介詞)

      乃為裝譴荊軻(整理,動詞)乃令秦武陽為副(做,擔任)

      為變徵之聲(發出,動詞)又前而為歌曰(作,動詞)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替)愿舉國為內臣(做,動詞)

      使子嬰為相(動詞,任,做)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介詞,被)

      軍中無以為樂(動詞,作為)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表判斷,是)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呢)

      因蒙故業,因遺策(動詞,繼承、沿襲)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副詞,就、于是)

      因擊沛公于坐,殺之(副詞,趁勢,趁機)

      者誰為大王為此計者(呢,也可不譯,助詞)今者項莊拔劍舞(用在時間名詞之后表示停頓,助詞)

      亞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詞之后表示提頓,并判斷作用,助詞)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9

      一、語文基本知識

      1、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2、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3、比喻三要素:本體、喻體、喻詞。

      4、記敘文六要素(五W+H):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過、何果。

      5、律詩四條件:八句四聯、偶尾同韻、中聯對偶、平聲合調。

      6、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抒情、說明、描寫。

      7、六種說明文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

      8、三種說明文說明結構:總分總結構、總分結構、分總結構。

      9、三大說明文說明順序:按時間順序、按空間順序、按邏輯順序。

      10、兩種基本議論文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出觀點——論證觀點——總結觀點。

      11、六種議論文論證方法:舉例法、對比法、喻證法、歸謬法。

      12、八種主要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問、設問、反復、對偶。

      13、四種人物描寫方法: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

      14、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動補短語、介賓短語、的字短語。

      15、六種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16、十二詞類:名動形、數量代、副介連、助嘆擬。

      17、三種記敘方法:順敘、倒敘、插敘。

      18、三種省略號作用:表引文內容省略、表列舉事項省略、表說話中斷延長。

      19、四種波折號作用:表解釋說明前文、表后文跳躍轉折、表聲音中斷延長、表時地數起止。

      20、四種引號作用:表引用實際內容、表諷刺反語、表特定謂語。

      二、語文學法歸類

      1、課文預習六步法:查注生詞,掃清三字;朗讀課文,感知內容;了解作者,把握背景;標明段序,分清結構;畫關鍵句,體會作用;簡寫主旨,歸納特色。

      2、賞詩三步法:知人論世、譯析字面、闡明主旨。

      3、劃分文章結構四法:依據表達方式、找尋明暗線索、依據時空順序、依據邏輯順序。

      4、分析八種關鍵句作用:點明題目,引起下文;點明中心,亮出主旨;設置懸念,引發興趣;承上啟下,自然銜接;前后照應,和諧統一;側面烘托,間接映襯;后文鋪墊,埋下伏筆;增強語言,突出特征。

      5、辨別七類文章寫法:對比寫法、象征寫法、烘托寫法、以小見大寫法、先揚后抑寫法、虛實結合寫法、夾敘夾議寫法。

      高中語文知識點總結 篇10

      一、標題:標題的作用、含義

      (1)是全文的線索;

      (2)題目點明中心;

      (3)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4)點明故事發生的時間/或季節或/天氣或/地點等;

      (5)點明主要人物及其特點;

      (6)點明主要事件;

      (7)題目有雙關義;

      (8)與結尾相互照應等。標題含義往往包含表層意思和深層意思。

      二、主題:概括主題、分析作者對人物的態度、作者表達的感情。

      三、賞析句子答題技巧:表達技巧+具體分析+表達效果(感情)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7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四、根據原文分析問題。在文中找到根據,用自己的話條理清晰的概述出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質,再結合具體事例分析。

      答題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現的品質、文中對人物的評價性詞語、人物語言、心理、神態、對人物的稱呼、隱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誰是主人公)答題技巧: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配角:對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對情節發展起到什么作用、對表現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據文章內容簡介某一人物答題技巧:基本情況、主要事件、簡評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對人物的感情

      六、對寫法的分析:

      表達方式:

      (1)記敘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描寫方法:

      (1)外貌描寫

      (2)神態描寫

      (3)動作描寫

      (4)語言描寫

      (5)心理描寫

      最常見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敘,答題格式是:

      (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況(要根據文意概括);

      (2)為下文某某故事情節發展做鋪墊。

      如果該段是最后一段,則是補敘,答題格式是:

      (1)補充交代某某情節(要根據文意概括);

      (2)照應上文,解開懸念,讓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藝術效果。

      如果在開頭第一段,多為倒敘,答題格式是:設置懸念,吸引讀者閱讀興趣。

      記敘順序常用三種:

      (1)順敘;

      (2)倒敘(在開頭)

      (3)插敘。

      七、對文章內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對文章內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動,想象人物的動作、語言等;

      二是對文章的情節或結局展開合理的推測。解答此類題一定要結合全文的內容來進行。

      對人物思想活動、語言、動作的揣摩要緊扣人物性格特點,符合情節的發展、適合語境。對文章結局的推理是開放的,答案是多元的,關鍵是正確表述。

      八、閱讀體會:緊扣文章主旨、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1)感受啟示題:結合原文談認識,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談感受。

      答題模式:觀點+認識(道理論據)+事例(事實論據)

      (2)合理想象題:有創意但必須與語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題模式:原文含義(作者感情)+現實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觀點(態度)

      看全黄大色大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