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范文9篇)。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1
通過對《馬背上的法庭》的觀看,想到了些什么,讓我氣憤、沉思又無奈??此剖且粋€生活工作在貧困山區大的三人法庭。他們對村落、寨子中的風俗舊理、家庭糾紛、經濟糾紛等事情的解決。例如:妯娌之間的菜壇子之爭、兩族之間的豬拱罐罐山之爭還是羊吃了菜的不合理規定等一些小事情。雖然影片想通過這樣一些事情來表現普法路上的艱難,以及普法路的漫長,以此來彰顯或是歌頌我們的基層的法官。
但是我以為這只是表面現象,只看表層是膚淺的,讓我們來看看更為重要的和嚴肅的問題。
政府的不作為或者說是瀆職,甚至是犯罪。影片中我們看不到任何政府的作為,生活在倒掛的山上,沒有一條可以走車或者說人的路,更沒有任何政府作為性質的公共設施。難道他們不是生活在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土上嗎?不是我們國家的公民嗎?他們使用的不是“人民幣”嗎?他們不是“納稅人”嗎?但是為什么沒看到一丁點的政府性作為。那么在影片中提到,在寨子里村民因為啊洛的一句話和一個行為而不承認了他的“自認為的受法律保護的婚姻”,著難道是他們不懂法律和不承認法庭嗎?沒有任何的政府作為的附屬地,政府只有單方面的剝削-收稅。卻不見任何的便民服務和惠民的基礎措施,只有唯一可笑的“馬背上的法庭”。村民們缺失的只是一個“笑話式”的“法庭”嗎?村子里的事情用得著成本巨大的“司法途徑”嗎?不過是一個懂事理、有威望的人說句公道話便可解決得小事情,卻驚天地泣鬼神般的擁有一支“馬背法庭”的團隊。更讓我感到悲哀的是,直到此時我生活的村落卻連個這么一支“村里生活糾紛調節隊”。
這些只把政府的犯罪表現的淋漓盡致。政府每年過萬億的政府支出哪里去了?難道都被公報私囊了?誰能告訴我們獨裁的“中共”集團什么時候能把養活他們的納稅人,他們嘴里的“衣食父母”呢!1000萬的公務員大軍,每人都享受納稅人的錢提供的舒適的房子、每頓過萬的公款吃喝強硬的收取人民的土地,然后高價賣出,蓋了房子再高價賣給買不起房子的人民,除了與政府勾結的另一位合作者登臺演繹他的剝削大發,銀行們終于大展拳腳,給人民套上“房貸”、“墓貸”的枷鎖。直到人民死了還依舊再為土地而拼命奮斗。終于最后一點剩余價值被榨干了,我們可愛的人民躺進了干了一輩子而最終只有“70年的產權房”、“20xx年的產權墓”。
除此之外,我們再也看不到半點法律,一個法庭中都看不到法律的存在,還想著去普法,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一個政府的合法性都會受到質疑,還有必要去執法嗎?為什么不把自己的罪行先說清楚,再去扮演法官的角色。如果推卸責任就會說是經濟的過錯,那么我們要國家政府是干什么的?難道只是來給一部分的人來締造“金融帝國”的工具嗎?
能把這些瑣事解決也會要靠法制化。是要把一些問題用法律解決。但是前提是這樣就解決問題了嗎?
其根本原因得不到解決,即使是立法解決也只是揚湯止沸。因為即使再健全的法律也不可能應對各種突發的而且不斷升級變化的事件。根源問題是他們的經濟狀況得不到根本性的全民性的改觀,就不能避免這一系列的問題的發生。
然而在影片中人民是對政府半信半疑的,他們自相信他們的信仰,什么是國徽他們是不清楚的,那么他們成不承認這個國家和政府呢?只是因為三人法官團隊?還是政府的武力鎮壓呢?這里哪個官員來過呢?如果有,為什么啊洛的岳父作為一名村長確立下一個“法令”呢?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2
我特別向往田園牧歌般的鄉村生活。最近拜讀了沈從文先生的《邊城》,大師筆下那個小小的邊城水鄉讓我迷戀不已。
《邊城》講述了湘西小鎮上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涼。小說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朧但沒有結局的愛情,可是愛情不是這本小說的全部。大師用他清淡的筆調娓娓講述了湘西小鎮上純樸的風土人情,原始單純的生活,以及那如詩如畫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艱辛的。大師卻讓我明白,一個人對一片土地的熱愛,是懂得它的殘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風光。讀完全文,我就開始向往那個遠在湘西邊境的小鎮。木制的吊腳樓,搖曳的紅燈籠,潮濕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還有那升起在舊村莊上的青炊煙。這一切,構成一幅年代久遠的畫,在我的想象里千遍萬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離世外的土地上,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樣溫婉清澈,歌聲悠揚清亮,老爺爺慈祥又寬厚,船夫們浪漫又豪爽,就連生活的無奈,在這個地方,都帶著詩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褻瀆。大師用他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湘西人在命運面前的無助和憂傷,卻也讓我們產生對生命的悲憫,對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邊城》里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翠翠和祖父去看龍舟比賽,當地的龍頭大哥順順送他們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們過河不收渡船錢。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圍的鄉親都來幫忙。他們雖然生活很清苦,卻能夠互相幫助,像一家人一樣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鎮。相比之下,我們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有時候,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不得不讓人遺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人與人之間沒有私心,愛護著我們生存的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家一樣的世界。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像《邊城》中的人一樣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去生活。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3
在眾多中國優秀作家中,我最喜歡的是朱自清、羅蘭,其次就是魯迅先生了。讀他們的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寫的兒時一本散文集。本書原名《舊事重提》,也許是題目太直白了吧,便改為了《朝花夕拾》。書里寫的是魯迅先生童年時和青年時所難忘的事和經歷,也說明了自己最珍貴的童年過得很不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得不到長輩們的認同,這使他很傷心。但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能從童年的無奈釋放出來,是想讓我們的長輩以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
這本書里有很多生動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范愛農》這一篇,寫了作者在日本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事情。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和迫害。我很同情者為革命者,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至今不知是如何去世的。無論如何,讓我們為他給予沉重的悼念吧。范愛農,一位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內的心痛苦、悲涼,有誰替他分解點呢?所以,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章給我的印象也很深,長媽媽很愛魯迅,但長媽媽姓名的來歷和家人對她不同的稱呼,從中知道長媽媽身份的卑微和地位的低下。睡覺時擺一個“大”字,可以看出來,她也是一個粗俗、不拘小節的人;“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薄皶裱澴佑玫闹窀拖?,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這些也能反映出長媽媽是個善良、迷信的好媽媽。讀了這一章,使我非常的敬佩長媽媽。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4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
“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并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興趣翻開了這本書。
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仆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一段時間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丑惡行為,并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在多年后,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后“救助”終末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
讀過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書中男主角聶赫留朵夫,就是一個從純潔無邪的少年,在經歷了一定的時間后,墮落一時,最后終于在精神上恢復了自我。
我曾經讀過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還有對大家說的:在看一類名著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紹。有助于大家理解。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5
今天,我學習了老舍筆下的《草原》。我知道老舍原名舒慶春,生卒日是1899年2月3日至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滿族人。通過記敘訪問草原的情景,反映民族友愛的主題。
剛讀時,我最喜歡第一句“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悅。”從這句話中,我發現了兩點,第一,作者運用了排比句式抒發出第一次去草原的感受,很值得我們學習。第二,我發現作者寫出的作品與眾不同,老舍用可愛體現出對藍天的贊美,能讓人感覺到藍天好像是一個人一樣,可以表現出可愛。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6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作回憶散文的結集,共十篇。
這十篇作品分別是《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贰稄陌俨輬@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和《范愛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魯迅家后面有百草園,向陽小區時有個小學,大門的旁邊有塊鐵皮做的牌子:X市第十四小學。那時是我的小學母校,我的樂園。
不必說漂亮的花壇,綠油油的三葉草坪,高大的楊樹,遮光蔽日的柳樹林;也不必說螞蟻搬家,蟬蛻勾在樹干上,鴿子見到人“撲棱棱”地飛上樹。單是長著雜草的小樹林,就有無限趣味。蟬和鳥一起進行“大合唱”,不時有野豬叫著走出來。還有一種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我經常找它的種子吃,吃起來有點很淡的甜味。
學校的國旗臺后面有堵紅色的高大的影壁墻。我一般不到后面去。奶奶說它后面有蛇。她還打死過一條。我偶爾去墻后面,通常只會看到植物,不過還是少去為好。
冬天的十四小學校園同樣有趣,尤其是下了雪。有一次,幾個同學在雪地里發現了幾滴像雪似的鮮紅的東西。有人問:“誰敢摸?”大家都不敢,只有我逞能:“我敢?!蓖瑢W們退開讓我過去。我只好彎腰用手去碰了碰。雖然同學們夸我厲害,但是我決定:以后還是別逞能了。
但是,我比魯迅更幸運。他到了三味書屋后,只有讀看不懂的文言文。我卻可以學習易懂的白話文,就算有文言文,下面也標著注釋。
如今,我已經是初中生了,回想起小學的生活還是很甜蜜。別了,我的童年;別了,我的樂園。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7
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在阿長與〈山海經〉》,《范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范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向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里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了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8
跟著與妻子女兒長期分離的老法官老馮、因文憑和年齡問題而即將離開工作崗位的摩梭人楊阿姨,還有第一次下鄉參加馬背法庭的彝族大學生阿洛,以及一位特殊成員——那匹任勞任怨的老馬的腳步,我走在云南西北蜿蜒的路上,開始了馬背上法庭的下鄉行動。
在這個行動過程中,影片從頭到尾都充斥著法律與民俗的沖突,例如對豬拱罐罐山的解決方案、國徽被馬賊偷后的處理方式、阿洛和他的新娘私奔的處理方法等等。整個影片簡單而又真實,他并沒有刻意的去制造一些讓人感動的情節出來,卻真正的讓我感受到了影片彌漫著時代氣息與人文關懷。
這部影片中,導演啟用了大量的當地群眾演員,正是這些當地群眾,將農村情況的真實寫照表現的淋漓盡致:人們貧窮依舊、法律意識也是極為淡薄,還有那與法治要求相比落后些許的陳舊風俗。我們的影片處處無不顯示著法律與民俗之間的沖突,而如何處理好這些沖突,就成了影片的一大亮點,我們看到了經驗非常豐富的老馮與初出茅廬的阿洛之間的差距。中國的普法之路,仍然是任重道遠,《馬背上的法庭》不僅反映了艱苦條件下基層法官的工作、生活,也是對工作在艱苦條件下所有政法工作者的真實寫照。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的說教,一切如同你在山寨里親眼所見一樣樸實無華,讓你覺得這本身就是一部未加裝飾的紀錄片。
在這里,有的只是一個個簡簡單單的代號:老馮,一個基層老法官;楊阿姨——一個即將被清退的書記員;阿洛——一個剛到基層工作的年輕法官;一匹馱上國徽、帳蓬及文書的老馬,就是這個法庭的全部家當。這個法庭處理的事無非是妯娌分菜壇子、豬拱了罐罐山、羊偷吃了菜之類鄰里之間小糾紛。沒有復雜離奇的情節,沒有說教,就連打官司也很少聽到那枯燥的法律術語,聽那帶有“嘎”字尾音的語言,讓人感覺那就象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長在調處族人之間的矛盾糾紛。而在深夜里,他們三人靜靜地聊著天:聊老馮妻子女兒的情況,聊楊阿姨的經歷,聊阿洛的新娘,如普通人般的,聊著各自的家長里短。
影片里,作為一名基層干部,老馮愿意并且真的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中,以真誠贏得群眾的信賴,在山寨有很高威信;作為法官,他把法律的原則性與操作的靈活性巧妙結合,使一些棘手問題迎刃而解;作為前輩,他對年輕法官沒有空洞說教,只是潤物細無聲的行為,盡管年輕人一時不能接受;而作為一個男人,他也渴望兒女情長,當他來到摩梭族楊阿姨家時,聽到楊家人問道:“幾時來走婚”時,他樂了。
當阿洛帶著他的新娘離開這個隊伍后,當楊阿姨退休了留在寨子里后,當老馮帶著馬兒來到長腿滾落下山的地方后,當他自己打著瞌睡掉下山去的時候,這個故事戛然而止。但是,馬背上法庭還在繼續著,仍然有人帶著馬兒,帶著國徽,帶著那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仰,走進深山里的村寨,為了民主法治的建設發展,繼續工作著。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篇9
草原一碧千里,像神仙把綠墨灑在了地上,茫茫的大草原啊,一望而無際,遼闊而深遠。
在老舍先生的筆下,草原的自然風光和蒙古人民熱情好客是美麗的風景。
我沒有去過草原,但從《草原》這一課中感受到了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草原真是太美了,有像玻璃帶子的河、一群又一群的白羊、美好的天空與大地。多么詩情畫意、賞心悅目呀!
最熱情好客的是蒙古族人,在那,沒有科技,但并不影響蒙族人的生活。他們每天自由自在,有的在馬上疾馳;有的在草地嬉戲;有的趕著像白色大花似的羊群一會上小丘,一會又下來……
當有客人時,他們會把最美味可口的食物讓我們品嘗,會把最精彩的舞蹈展示出來。他們一點也不拘束,就像是久不見面的老朋友。
這像中國畫似的美輪美奐的大草原,這像對待自家人一樣的蒙古人民,在離別時,真所謂是依依不舍啊!蒙族與漢族情深不舍,難舍難分!
-
更多精彩的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歡迎繼續瀏覽: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
相關文章
- 《窗邊的小豆豆》讀后感9篇12-07
- [精品]關于繁星春水的讀后感(精選9篇)12-01
- 哀江南賦讀后感(精品9篇)02-16
- 阿菊讀后感(錦集9篇)02-24
- 愛的教育讀后感六年級范文合集(9篇)08-25
- 《老人與?!纷x后感(熱門9篇)10-31
- 最新二八定律讀后感(錦集9篇)02-13
- 五年級讀后感9篇01-31
- 天使的翅膀布拉格的鳥讀后感(分享9篇)01-08
- [收藏]駱駝祥子讀后感五年級范文(精選9篇)02-13
- 小學五年級西游記讀后感范文9篇08-30
- 六年級讀后感(9篇)01-26
- 向杰克韋爾奇學管理讀后感(分享9篇)01-10
- 六年級讀后感9篇01-26
- 讀后感二年級讀后感范文4篇04-25
- 五年級作文讀后感9篇01-31
最新更新
- 最新第二次宣言讀后感(匯編21篇)03-27
- 馬背上的法庭觀后感收藏9篇03-27
- 學??蒲泄ぷ骺偨Y報告03-27
- 比亞迪個人試用期總結(精品11篇)03-27
- 個人述職報告程序員(經典十二篇)03-27
- 銷售項目部培訓總結(必備十一篇)03-27
- 畢業生自我鑒定1200字大專(系列十六篇)03-27
- 馬背上烏蘭布統大草原相關推薦03-27
- 爬樓梯作文(精品十三篇)03-27
- 余熱發電干部述職報告(集錦十篇)03-27
- 地下車庫施工方案(通用10篇)03-27
熱門排行
- 1 關于運動員的作文(經典9篇) 03-27
- 2 創業講座心得視頻(收藏17篇) 03-27
- 3 2025教師節主持詞(推薦12篇) 03-25
- 4 草坪維護志愿活動總結(實用19篇) 03-25
- 5 新人記者述職報告 03-19
- 6 抵付債務申請書(精品3篇) 03-19
- 7 最新2025年企業個人年度工作總結(經典4篇) 03-18
- 8 辦公室試用期總作總結(匯總7篇) 03-18
- 9 公車競價申請書(精華5篇) 03-17
- 10 クリスマスイブの子供の引用 03-16
熱門推薦
-
2025天然氣加氣站工作總結(集錦十二篇) 03-25
- 辦事員工作總結(合集13篇) 03-20
- 迷網觀后感(范本11篇) 03-18
- 起床二年級小學作文(匯總10篇) 03-18
- 技術主管工作總結(精品十三篇) 03-18
- 最新倉儲消防應急預案(推薦11篇) 03-18
- 流通企業消防應急預案(通用九篇) 03-18
- 何芹姣的事跡讀后感(錦集5篇) 03-16
-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10篇) 07-15
- 馬背上的法庭讀后感(范文9篇)03-27
- 馬背上的小紅軍讀后感01-17
- [讀后感必備] 今年我們小升初的讀后感模板06-19
- 讀后感參考: 《今年我們小升初》的讀后感篇一06-14
- [優質讀后感] 五年級讀后感:《笨狼的故事》讀后感其二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