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匯編10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會寫10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1
近年來,社會上掀起了普及傳統文化的熱潮。各種打著“弘揚傳統文化”旗號的電視節目層出不窮,突然驟增的歷史題材的電視劇多得叫人咋舌,所謂的“國學學堂”在中小學,甚至幼兒園以及網絡上相繼開設……這些都曾引起熱議。人們感嘆著,紛紛表示文化終得以傳承。但我們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真的'就靠著這些就得以普及嗎?
就來談談那些電視節目吧。說是弘揚文化,但實際上,跟文化有關的內容有多少呢?幾乎都是擦點邊,更甚者只是掛著名號罷了。畢竟,電視節目這本身就與利益掛鉤,真正“為愛發電”的幾近于無。
但不可否定的是,電視上確實有一股“清流”,人們確實能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美。一些人沉迷于其中,下定決心要弘揚文化,然后反復觀看每期節目,最后堅信自己就是那傳統文化的弘揚者。殊不知,僅僅通過一層毫無溫度的屏幕所看到的,就如沙灘中的一粒沙般微小,而從中真正明白的,甚至連粒沙都不足。
普及傳統文化,怎可能是一部電視劇,一檔電視節目就可以做到的。實際上,那些碎片的內容,不過是過眼云煙,可能看的當下會覺得收獲了不少,但過幾天,過幾十天,能記住的不過是寥寥無幾,也就剩一個模糊的印象。更何況,其中大部分都是為了牟利而肆意亂改,吸人眼球的虛假的信息充斥其中,滿是漏洞。
還有近來大火的《生僻字》一歌,熱度至今未退,各大歌手仍然爭先翻唱。作者稱自己的歌“傳播中國文化正能量”“大多數都是高考必考詞”,群眾們聽后紛紛表示語文白學,被捧得極高。但實際上呢,這首歌辭藻華麗,風格浮夸,蘊含生僻字的部分強行押韻,就好像是從詞典上隨便找了幾個尾音一樣的詞,不顧詞本身的意義,強行拼湊成一段歌詞。更何況,歌唱時本就會因曲調而改變一些字的字音,聽者無意間記下了這些錯誤的讀音,又怎能普及中國文化?一些人因會唱這首歌,就驕傲地覺得自己的文化水平達到一個新高度,觸碰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這是一種非常淺薄的自我認知。
“你明明可以到深海中游泳,但是你卻愿意全身浸泡在沙灘的泡沫里?!绷私鈧鹘y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的。只有當我們親眼見過,親自去見識過,這才算是真正觸碰到了傳統文化,若要說了解還遠遠談不上。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2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擁有無窮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文化美如山河,擁有高尚的精神品質。悠悠漫漫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風骨猶存,源遠流長,獨樹一幟,而又熠熠生輝,深深念念中華悠久歷史古跡,風韻猶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文化氣質,還可以開闊我們的人生境界,啟悟生命的智慧。學習誦讀名家經典,領悟傳統道德的魅力?!凹核挥鹗┯谌恕蹦鞘侨蕫劬竦南笳?,“色思溫,貌思恭,居處恭,執事敬”那是禮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是和的終極追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內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觸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古圣先賢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見性,睿智篤行。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洞察體悟人生,開闊心胸。也許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但是人心卻在逐漸的泯滅,高貴的道德修養又有幾人能擁有。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云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凈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蘊時,我們離佛家所說的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應學習感悟與行動。人的處世之法其實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世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至今,風雨無阻,彩虹依舊。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不去做到它!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如今的你應該倍加珍惜與運用之道。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敗之地。“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學習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學習。那么,我們的學習也許會是一件和諧愜意的事,至于學,而樂在其中已矣。
感悟了,知曉了,學習了,懂得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領神會方可。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3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瑰寶,它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藝術精神。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逐漸領悟到了其中的智慧與精髓。例如,在儒家思想中,我感受到了“仁愛”與“禮義”的重要性;在道家思想中,我體會到了“無為而治”與“順應自然”的哲學境界;在佛家思想中,我領悟到了“慈悲”與“放下”的修行之道。這些思想不僅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讓我在面對生活中的困境時能夠保持冷靜與從容。
同時,中華傳統文化還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展現著無盡的魅力。在學習書法、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時,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韻味與內涵。書法中的筆墨神韻、繪畫中的意境之美、音樂中的'和諧之聲,都讓我陶醉其中。這些藝術形式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讓我學會了欣賞美、創造美。
通過學習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我更加明白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與責任。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與魂,它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記憶。我們應該珍惜并傳承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其發揚光大。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成果。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致力于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摸索、學習,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規范、藝術形式等,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作為教師,我深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它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夠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我通過講解歷史故事、分析文學作品、欣賞傳統藝術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我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傳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獨特價值和現實意義。傳統文化中的許多思想觀念和道德規范,如“仁愛”、“誠信”、“禮義廉恥”等,都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通過學習和傳承這些傳統文化,我們可以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格,提升自己的修養,為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出貢獻。
作為一名中華傳統文化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和實踐,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5
我們課題組開展的題為“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第二階段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現在我們將近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中說的一句話:“在現狀下,尤須進行六大解放,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一、解放他的頭腦,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雙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談;五、解放他的空間,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更豐富的學問;六、解放他的時間,不把他的功課表填滿,不逼迫他趕考,不和家長聯合起來在功課上夾攻,要給他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他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干一點他自己高興干的事情。”
本階段我們研究的同時,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強語文教學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在給學生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時,應該讓學生充分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漢字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內容,能說會寫也是小學語文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標準。同時,漢字本身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通過講解漢字的結構特點,既能夠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記憶度,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領略傳統文化中書法的藝術魅力。在低年級中,教師可以講解諸如“日”“月”“羊”“火”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結構和演變過程。在高年級階段,則可以結合字形介紹中國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護著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國古代人所稱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個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壇,這個神壇就是社稷,如果社稷變了,那么國家也就沒了。由此,社稷一詞在后來就與國家具有相等的含義。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時可以整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使語文課堂有聲有色。小學課堂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傳統節日的因素,在節日當天進行教授。在教授時還可以加入相關道具,或者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學課文《北京的春節》和《看花燈》兩篇課文中,教師就可以現場帶上花燈,讓學生猜燈謎,也可以帶上筆墨,讓學生自己編詞造句書寫春聯。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提升了對課堂的參與度,也提高了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教師應引導發揮好學生的誦讀特長,讓學生在誦讀經典的'同時,提高學生文化品位。通過讀誦經典可以最直接地讓學生產生對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據筆者的觀察,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堂上都讓學生死記硬背經典,導致學生反而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所帶的班級中引入了唱誦式的讀經方法,通過將詩歌編成一首首歌曲,讓學生更加喜歡讀經,也更容易記誦。例如,在教授古詩《十五夜望月月》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人們都有哪些習俗?歷史上還有哪些詩人寫過關于中秋節的詩詞?他們的詩詞選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節人們一般都會表達怎樣的思緒?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教學,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帶領學生體會詩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再引領學生走出詩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感想。既鍛煉了學生的品析詩文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更大的興趣,對中華傳統節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針對本階段研究的一點感悟,接下來的研究,我們會本著上述留個原則,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繼續開拓進?。?/p>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6
中國傳統文化燦若星空,擁有無窮的文化底蘊,中國傳統文化美如山河,擁有高尚的精神品質。悠悠漫漫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風骨猶存,源遠流長,獨樹一幟,而又熠熠生輝,深深念念中華悠久歷史古跡,風韻猶存,博大精深,而又清新自然。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培養我們的文化氣質,還可以開闊我們的人生境界,啟悟生命的智慧。學習誦讀名家經典,領悟傳統道德的魅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是仁愛精神的象征,〝色思溫,貌思恭,居處恭,執事敬〞那是禮法的遵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是和的終極追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那是內圣外王的思想,〝上善若水〞那是道的境界。接觸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解道家,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感悟佛教,利己利人功德圓滿。古圣先賢以己之思明我之智哉,明心見性,睿智篤行。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洞察體悟人生,開闊心胸。也許我們能夠體悟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安靜祥和的社會,但是人心卻在逐漸的.泯滅,高貴的道德修養又有幾人能擁有。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如果我們能夠潛心專修傳統文化的一小部分,那么我們心中的那份不安與焦慮將會煙消云散,我們的心胸會開闊許多,我們的心境會開朗許多,我們的心靈也會純凈許多。當有一天我們擁有古人那般深厚傳統文化的底蘊時,我們離佛家所說的無悲無喜。無欲無求的境界又近了一步,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那人生會是一種怎樣的境界?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悟方能感知,感知方能做到。中國傳統文化承載著數千年先人的寶貴經驗和智慧,我們每個中華兒女都應學習感悟與行動。人的處世之法其實深藏其中,幫助人類處理好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內心三大問題之道也深藏其中,中國乃至世界的救世之道更深藏其中。五千年的歷史傳承至今,風雨無阻,彩虹依舊。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學習它,不傳承它,不發揚它,不去做到它!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如今的你應該倍加珍惜與運用之道。 中國傳統文化是民族的瑰寶,要傳承,要發揚,但它更需要我們去接受,去實踐,去體悟。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有生命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于不敗之地。〝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個人要廣泛地多方面學習,詳細地問,慎重地思考,明確地分辨,踏踏實實地行。在學習中,如果我們時時如此,積極主動地學習。那么,我們的學習也許會是一件和諧愜意的事,至于學,而樂在其中已矣。
感悟了,知曉了,學習了,懂得了。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領神會方可。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7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在當今社會,物欲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通過對《道德經》。《弟子規》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于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
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是從〝謹信〞做起?!兜茏右帯纷鳛槿粘I畹男袨槭貏t,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墻壁凈〞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就是工作無計劃,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且效率不高。通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規劃,工作時不再手忙腳亂了。 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在日常工作中,對職工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處罰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贊賞和激勵,這樣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8
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代代相傳,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泱泱國風。沒有傳統的延續,便沒有如今的燦爛文化之光,而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靈魂,所以我們華夏兒女要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傳統美德。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于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里,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边@些都是說,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靶⒌隆边@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扎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里,根深蒂固,成為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皝y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么支撐著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里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里,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里,因為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涌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為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著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為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里,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里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9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其豐富內涵,以利于更好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文明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保護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幫助我們追根溯源過去的輝煌歷史,更能提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強烈的自信心,激發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從而創造更為輝煌的未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承載。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用奮斗譜寫出了一曲曲壯麗史詩,每一次進步中都閃耀著偉大的民族精神。從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兩漢時期儒家文化高度發展,從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交融到隋唐時期長安城發展為世界的文化中心,從兩宋時期文化廣泛傳播到明代的萬國來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發展,印鑒著中華民族的繁榮進步,給予了華夏兒女深厚的精神寄托,見證了華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廣袤的中華大地孕育和生長,散發著耀眼光芒。提起古城西安,就少不了先秦文化、大唐文化,腦海里立馬就涌現出兵馬俑、華清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園等“關鍵詞”,“長安文化”也融入了西安的城市發展,融入了西安人民的生活,成為了城市的一張名片;提起“錦官城”成都,三國文化、茶館文化都會讓每一位成都人找到由衷的歸屬和認同,一說起這些文化,每一位成都人都能發自內心地“擺”上“龍門陣”。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但歸根結底還是人類生產生活的載體,而文化就是根植于一個城市的`“靈魂”,見證著人們生存方式的改變,積淀著人們的智慧,寄托著人們的精神。
文化是城市最為靚麗的名片。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一個城市的魅力能經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強大力量,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扮靚城市的發展藍圖,浸潤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凝聚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生命力,把城市真正建設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
文化是一座城市照亮世界、溫暖人心的“長明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是打開世界的“鑰匙”,另一方面也是留住鄉愁的“記憶”。在當今多元文化時代,一座城市能否保持長盛不衰、屹立不倒,在融合多元文化的同時,必須傳承發展好自身獨有的歷史文脈,如果都是“千城一面”,就無法激起人民群眾對所生活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要保護好那些承載歷史的老地方、老物件等文化“記憶”,進一步講好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和奮斗故事,推動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光彩。
文化是永不過時、永不褪色的,只會在傳承中更加燦爛、更加耀眼。要點亮文化這盞“長明燈”,以文化溫暖人心,以文化激勵斗志,以文化凝聚力量,讓奮斗中的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光明遠景。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篇10
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中國文化便一直熏陶著我們成長。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砂粒,金子的本色才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后一瞬間,珍珠的色彩才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才會如此蓬勃。正是由于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長河中,最后誕生了華夏兒女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要正確對待外來文化?,F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而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了……對于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在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置之腦后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也有不少的人在為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倡導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現在的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能丟!因為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無非是用我們的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要用行動來作為回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共同保護,工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中國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中國。昔往矣,若不是司馬遷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這樣的千古佳作流傳至今,若不是李時珍跋山涉水,怎么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留萬年,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么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淚……看今朝,是誰苦心專研十余載,終便兩星成?是誰奮斗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是他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著。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有的人“啃老”就像一只“吸血蟲”一樣,在吸食著父母長輩們的“血”。我認為這些人當中有一點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沒有繼承優秀的中國文化。東漢黃香年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體溫將父母的被子溫暖之后,再請父母安睡,在夏日時,自己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還有孔融,只有四歲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吃小的梨……這不正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嗎?
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能點亮一點星光;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承中國文化,我們雖如一葉扁舟,但能驚動大海。朋友,讓我們一起傳承我們優秀的中國文化吧!
-
為了您方便瀏覽更多的漢文化的心得體會網內容,請訪問漢文化的心得體會
相關文章
- 期貨講座心得體會(匯編十三篇)03-30
- 金工實習心得體會精選10篇07-28
- 作風建設心得體會精選10篇07-28
- 美容培訓心得體會(精品10篇)03-08
- 體育作業心得體會(精選10篇)01-14
- 幼小銜接家長心得體會10篇02-08
- 團員開會后的心得體會(系列10篇)01-24
- 初中軍訓的心得體會(精選10篇)07-25
- 駐村工作心得體會(匯編6篇)03-08
- 執紀執法辦案心得體會(匯編9篇)03-09
- 每日工作心得體會感悟(匯編8篇)03-05
- 輪休承諾書心得體會(匯編11篇)01-09
- 供應鏈心得體會(通用10篇)03-10
- 銀行領導講話心得體會(合集10篇)03-19
- 課程設計心得體會精選10篇07-27
- 志愿者心得體會精選10篇07-27
最新更新
- 青山森林宣傳活動總結(收藏十篇)03-31
- 博覽會邀請函(匯集二篇)03-31
- 最新漢文化的心得體會03-31
- 搞笑的兒童節快樂祝福語(經典63句)03-31
- 2025開展志愿幫助活動總結(匯集十五篇)03-31
- 情人節表白用的句子(合集141句)03-31
- 我想對爺爺說的作文(收藏十四篇)03-31
- 漢文化的心得體會12篇03-31
- 處暑的短句(集錦13句)03-31
- 同學打架的檢討書(實用十三篇)03-31
- 2025自主招生工作總結(必備十八篇)03-31
熱門排行
- 1 文藝座談會心得體會 03-27
- 2 正能量電影廣播稿(范文13篇) 03-27
- 3 夏至古詩(集合8篇) 03-25
- 4 銀行對公部經理述職報告(經典9篇) 03-25
- 5 外宿補貼承諾書(通用3篇) 03-25
- 6 隊長職務辭職報告(范文十篇) 03-20
- 7 醫務科工作計劃(推薦14篇) 03-19
- 8 2025跑進家來的松鼠讀后感(匯總七篇) 03-19
- 9 想看流星作文(熱門十四篇) 03-18
- 10 比亞迪車修工試用期總結(范例10篇) 03-17
熱門推薦
-
招辦實習工作總結(范本十二篇) 03-27
- 夜光燈作文(熱門十七篇) 03-27
- 沒巡邏檢討書(分享18篇) 03-25
- 第一周工作計劃(精華9篇) 03-21
- 最新課室銘讀后感(錦集3篇) 03-20
- 升國旗主持人的演講詞 03-18
- 2025紀委法治建設述職報告(精品十篇) 03-17
- 2025比亞迪沖壓試用期工作總結(錦集11篇) 03-17
- 西游記讀后感(精選10篇) 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