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19xtm"></form>

    1. <tr id="19xtm"><span id="19xtm"></span></tr>
      導航欄 ×
      你的位置: 作文網 > 優秀作文 > 導航

      比快慢小班教案

      發表時間:2025-03-17

      比快慢小班教案(經典7篇)。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與結構,學習按節奏協調地做蹦跳步。

      2、啟發幼兒創編花的不同姿態。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兔和兔媽媽的頭飾

      2.音樂《飛飛曲》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樂曲的旋律與結構,學習按節奏協調地做蹦跳步

      難點:啟發幼兒創編花的不同姿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跟著鋼琴彈奏邊唱邊進入教室《開火車》

      二、進行部分

      1.教師啟發幼兒用身體不同姿態創編“花”的造型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開著小火車去公園玩吧!

      提問:看!草地上開了許多美麗的花,花是什么樣子的呀?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

      2.小兔子出場并引導幼兒欣賞音樂a段

      提問:看!誰來花園了呀?(小兔子)

      (1)小兔子跟著音樂a段有節奏的跳進場

      (2)伴隨著音樂a段有節奏的拍手歡迎小兔的到來

      “歡迎歡迎歡迎,歡迎小兔;歡迎歡迎歡迎,歡迎小兔;歡迎歡迎小白兔,歡迎來到美麗花園!”

      重點提問:.小兔子是怎么來的.?小朋友們來學一學小兔子是怎樣跳的!

      3.播放完整音樂,聽辨出b段捉迷藏的音樂

      (1)教師將手指變成小兔子,聽到b段音樂時引導幼兒說出“小兔變沒了,它藏起來了”

      (2)第二遍聽音樂,聽辨捉迷藏的音樂zWb5.cOm

      重點提問:小兔子是聽到什么音樂時跳的?什么音樂時藏得?

      4、玩游戲《小兔捉迷藏》,引導幼兒創編花的造型

      小兔和兔媽媽一起玩捉迷藏時,變成了一朵花,現在我來當兔媽媽,你們來當小兔子,我們也來捉迷藏,看看誰也像小兔一樣,變成一朵美麗的小花一動也不動,不讓媽媽發現。

      三、結束部分

      ?開火車》離開教室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要學的內容是速度以及勻速直線運動指的是學生要知道速度的物理定義以及公式,理解它的關鍵是要知道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等于速度,學生小學的數學課中已有接觸,學生并不陌生,但由于它還與單位換算甚至與以后的加速運動都有關系,小學的數學中學生習慣于用長度表示速度,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分析在運動路程相同的時候,通過比較運動時間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時間相同的時候,比較運動的路程來比較運動的快慢;在運動時間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時候比較單位時間內的路程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單位.通過利用公式的簡單計算掌握速度單位的換算;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目標分析

      1學習目標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目標分析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就是指能理解速度的公式并且明白各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就是指能運用公式進行有關速度的運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就是能辨別哪些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就是會計算某些運動的平均速度。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課的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單位換算,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與以前的單位換算不同以往都是10 的幾次方,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是要從變式訓練上讓學生體會。關鍵是從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入手另外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四、教學支持條件

      在本課教學中可能用到的教學設備室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實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如:在田徑運動會短跑比賽中,人們最關心的是誰得冠軍;人們外出旅行時,總是希望選擇便捷的交通工具盡快到達目的地;軍事上總是希望導彈、作戰飛機能夠飛得快些…… 。

      問題一: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速度

      1、 比較物體快慢的兩種方法。

      (1) 在游泳比賽中,觀眾和裁判比較運動員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問題二:請同學們說說看,觀眾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較運動員游得快慢?

      學生交流討論后回答。

      (觀眾的方法是:比賽中看誰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誰先到達終點,用的時間短。)

      歸納: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快慢;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長短比較快慢。

      (2)學生實驗:“比較紙片下落的快慢”。體驗兩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取兩張16開紙,其中一張對折一次,另一張對折兩次,為了使紙片平穩下落,可將紙片的兩端向上疊起一部分,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

      (猜一猜):哪一張紙片下落的較快?

      (試一試):結果與你的猜測一致嗎?

      (議一議):怎樣比較紙片運動的快慢?還有其他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嗎?

      (3)再舉例讓學生討論:一位同學百米跑用了12s,而一萬米跑世界冠軍的成績大約是28min,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

      啟發:有兩個小球各自的運動的快慢都不變,其中一個小球沿直線運動30m,用了1min;另一個小球沿直線運動40m用了50s。

      問題三:兩個小球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你能否判斷哪一球運動得更快?

      (由題可以看出在每1s的'時間內,第二個小球通過的路程長,可以確定第二個小球運動更快。)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在運動的時間、通過的路程都不相等情況下,每一個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這樣就將問題轉化為在時間相等的情況下進行比較。)

      2、在物理學中物體運動快慢的描述

      以人們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實踐為基礎,在物理學中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經過的時間 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計算知道,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紹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和單位:

      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 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在交通運輸中還常用千米每小時做單位,符號是km/h或km. h-1。 1m/s=3.6km/h 1km/h=1/3.6m/s=0. 28m/s

      3、速度計算

      (1) 學生閱讀課文第31頁例題,理解題意,根據速度公式計算運動員和摩托車速度。

      (2) 學生閱讀課文第24頁例題,分析題意: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長度和火車運營速度求火車從北京到上海運行時間,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將公式v=s/t變形得到t=s/v,將數據代入求解。

      三)、“頻閃攝影”------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

      四)、勻速直線運動

      1、 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第33頁的內容:

      問題四:

      (1) 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 物體怎樣的運動叫做變速運動?

      (3) 怎樣粗略地描述物體的變速運動?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因此,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其速度應該是一個定值,與路程的大小和時間的長短無關,所以不能將v=s/t理解為v與 s成正比,與t成反比。)

      2、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小結:

      變速運動可以用v=s/t來計算,s是物體通過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體通過這一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求出的v就是物體通過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 計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 學生嘗試說明列車時刻表。

      (2) 根據列車時刻表查詢從襄樊到丹江的行程、運行時間。計算列車從襄樊到丹江運行的平均速度。

      (3) 查列車時刻表計算列車從朱坡到老河口行程、運行時間。計算列車從朱坡到老河口運行的平均速度。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認識速度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有能用“運動快慢”的觀點觀察和分析身邊事例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速度的物理意義及速度公式

      教學難點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體運動的方法“頻閃攝影”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參與-活動

      教學用具

      微機、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min)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機械運動,雖然知道了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但我們平時所說的物體運動和靜止卻都是相對某一物體而言的,即相對于參照物而言。

      [問題]同是物體的運動,它們的快慢一樣嗎?你認為哪些物體快,哪些物體慢呢?

      [討論]

      [總結]今天我們就研究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板書課題)

      二、進入新課,科學探究

      (一)生活中對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8min)

      〖師〗平時我們是如何對物體運動的快慢進行比較、判斷的?

      [討論]比較相同時間內誰走的遠,和比較在相同長度內誰用的時間短。

      [播放視頻1]視頻中的畫面是怎樣比較快慢的?

      [播放視頻2]比較運動快慢有幾種方法?

      [總結]觀眾的方法實際上是:在相同時間內看物體運動路程的長短來比較快慢,路程長則比較快,路程短則比較慢;裁判的方法實際上是:物體運動路程相同,看運動時間的長短比較快慢,所用時間短則比較快,所用時間長則運動慢。

      (二)物理上對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6min)

      [問題]如果物體運動時所用的時間和通過的長度都不相等,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討論]如果時間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確不容易比較,但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讓它們的路程或時間相等呢?

      [總結]

      (1)讓它們的時間相等: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誰大,誰運動得就快,誰小,誰運動得就慢。

      (2)讓它們的路程相等:比較單位路程內通過的時間,誰大,誰運動得就慢,誰小,誰運動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結論]物理上用速度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討論]為什么不用單位路程的時間來表示速度呢?

      [總結]因為單位時間的.路程越大,則速度越大;而單位路程的時間越長則速度越小,故雖然后者也能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但比較起來很不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時間的路程來表示速度。

      [播放視頻3]速度的引出?

      [公式],用符號表示為。

      [單位]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則速度的單位就是米/秒,即m/s或m、s-1。

      常用單位是km/h或km、h-1。

      單位換算:1m/s=1x=3、6km/h

      練習:1km/h=xm/s。

      [一些物體的速度]

      閱讀課文第31頁的速度(說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圓周運動時必須具備的速度,也叫環繞速度。)

      練習:速度的單位換算-典型例題

      下列物體運動的速度哪個大()

      A、蝸牛:1.5毫米/秒

      B、炮彈:1000米/秒

      C、發射人造衛星的最起碼速度:7.9千米/秒

      D、火車:360千米/時

      [例題]兩例題先讓學生看,然后變換一些數值進行計算,變換已知條件進行計算,讓學生再命一些類似的題目。讓另外的學生計算。

      (四)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10min)

      [頻閃攝影]為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我們用頻閃攝影的方法將運動物體的位置凝固住,會看到這樣的兩種不同情況。看課本圖12.2-2,比較兩種運動的差異。

      [播放視頻4]運動的快慢。

      [結論]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如……

      物體沿著直線、快慢是變化的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如……

      [計算]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可以直接用速度公式進行計算。

      2、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雖然固定,但我們也可以比較它們整個路程的速度,我們把它叫做平均速度。

      公式,s是整個路程的長度,t是完成整個路程所需要的時間,就是平均速度。

      [播放視頻5]變速直線運動和平均速度。

      [速度表]

      練習:有關平均速度的計算

      [勻速直線的圖像]

      將頻閃照相與圖像結合,會得出路程隨時間的變化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

      練習:有關圖像的判斷、選擇題等。

      [播放視頻6]頻閃燈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知道了為什么要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就是物體運動的速度,其實單位路程的時間也可以表示物體的運動速度,只不過后者比較起來不方便罷了;速度的計算公式是以后我們學習的關鍵,我們要注意領會速度單位間換算的技巧,會從不同的信息渠道收集關于速度計算的條件,然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四、作業布置

      P30動手動腦學物理2、3、5。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運動的快慢

      一、生活中對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1、比較相同時間內誰走的遠;

      2、比較在相同長度內誰用的時間短。

      二、物理上對物體運動快慢的比較

      取單位時間或路程來比較它們的路程或時間。

      三、速度

      1、速度: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公式:;3、單位:即m/s或m、s-1;常用單位是km/h或km、h-1。

      四、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1、概念;

      2、變速直線運動計算公式;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認識上下、里外等不同的方位。

      2、能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二、活動重點:

      重視引導幼兒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三、活動準備:

      1、掛圖第4號。

      2、各種大大小小的彩蛋、大布袋一個。

      3、藏彩蛋所需的相關物品,如盒子、籃子、毛巾等。

      四、活動過程:

      (一)找彩蛋

      1、小兔要和朋友玩找彩蛋游戲,它把彩蛋都藏在哪里了?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彩蛋分別在籃子里、在籃子外面、在報紙下等。

      (二)摸彩蛋

      1、小兔的大布袋里還有很多彩蛋,想請外面幫它一起藏。

      2、出示一只大布袋,里面藏著彩蛋,幼兒每人摸出一個彩蛋。看看摸出來的彩蛋是什么顏色的,和旁邊的同步比一比誰的彩蛋大。

      (三)藏彩蛋

      1、請個別幼兒根據教師的指令將彩蛋放到指定的位置。如:請把彩蛋放到桌子上,請把彩蛋放到盒子里,等等。

      2、請一名幼兒去藏彩蛋,剩下的幼兒閉上眼睛等候。請個別幼兒猜一猜彩蛋藏在哪里。如果彩蛋沒有找到,那就請藏彩蛋的幼兒去找出來,并告訴大家彩蛋藏在什么地方。

      五、活動延伸:

      可在平時區域活動時玩“尋找彩蛋”的游戲。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由來

      班里一名幼兒從家帶來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孩子對栗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教學進度,“銅碰鐘”是幼兒要學習和認識的樂器,因此預想把這二者結合起來?!都殑t》中提出:“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依據這一目標,我設計了“好聽的叮叮”的音樂活動。

      活動目標

      1、聽辨特定聲音“叮?!?,感知曲式。

      2、認識銅碰鐘。

      3、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栗子、三角鐵和圓舞板。

      2、物質準備:音樂、小魔棒、魔袋;三角鐵、圓舞板各一個;銅碰鐘、托盤、栗子若干。

      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樂器和道具感知“叮叮”和曲式。

      難點:引導幼兒探索銅碰鐘的外形、音色和材質。

      活動過程

      1、準備活動:聽音樂《慢慢走》,跟老師做動作。

      2、感知“叮?!薄?/p>

      (1)做游戲:出示魔棒,跟著魔棒一起說“叮?!?,指身體的各個部位。

      (2)聽“叮?!钡囊魳罚谝魳贰岸6!钡臅r候,引導幼兒拍身體的不同的地方。

      a段:“叮叮”——拍奏肢體。

      b段:扭動身體。

      3、認識樂器銅碰鐘,并用樂器來感知曲式。

      (1)出示魔袋:里面放有三角鐵、圓舞板、銅碰鐘。

      (2)教師分別敲響這i種樂器,請幼兒閉上眼睛聽,根據樂器的音色猜是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

      (3)幼兒分別說出三角鐵、圓舞板兩種樂器的名稱、材質、演奏方法。

      ①認識銅碰鐘:介紹樂器的名稱——銅碰鐘。

      ②傾聽和分辨三角鐵和銅碰鐘的音色——都發出“叮?!钡?聲音。

      ③探索銅碰鐘的材質——木質和銅質。

      ④探索銅碰鐘的演奏方法——可以變換各種造型。

      (4)用樂器來感知“叮?!焙颓?。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練習側走的潛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2、探索用身體各部位夾球側行的方法以及與同伴合作方式。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球

      2、籮筐四只

      3、螃蟹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教師提問:我是螃蟹媽媽,那你們是誰啊?此刻跟著螃蟹媽媽一齊去做運動(側著慢行,雙手平舉、快行、踢腿等)。那螃蟹是怎樣走路的?

      2、此刻我們沿著線慢慢的側行,好,此刻加快速度側行,回到原點,集合。請螃蟹寶寶們跟著媽媽坐下。

      二、探索練習

      1、教師:那兒有一堆瓜,請螃蟹寶寶們把它們運回家,但是運的時候不能用到我們的大鉗子,你想怎樣樣來運?想好之后,請螃蟹寶寶每人去拿一個瓜(強調不能用手),然后沿著線把它們運回家。

      2、集合,請個別幼兒進行交流示范,請螃蟹寶寶們說說剛才是怎樣樣運瓜的?

      3、教師:此刻請螃蟹寶寶們再運一次瓜,這次用的方法要和剛才的不一樣。

      三、合作運瓜

      1、教師:剛才是一位小螃蟹運瓜,此刻請兩位螃蟹寶寶合作運瓜,我們的鉗子還是不能碰到瓜,想想看,能夠怎樣運?(運的時候注意兩位寶寶的步子要整齊,大家要一齊走,不能讓瓜掉下來)。

      2、個別幼兒進行交流示范。

      3、再次練習,請螃蟹寶寶用和剛才不一樣的方法運瓜,看哪一隊寶寶運的又快有穩。

      四、游戲運瓜比賽

      1、教師:剛才我們學會了合作運瓜,此刻請寶寶們分成四隊,看哪一隊的寶寶先把瓜運回家,在運的時候,惡魔的大鉗子不能碰瓜,也不能讓瓜掉下來,必須要沿著線側行,明白了嗎?

      2、再次比賽。

      活動結束:此刻請寶寶們把瓜搬回家吧。

      比快慢小班教案 篇7

      大和小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在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物體中區分大和小 。

      2.學習用大和小說一句話 。

      3.體驗給貓喂魚的樂趣 。

      (二)活動準備:

      1.大小貓圖片、大小魚、大小雪花片。

      2.大小籃子、大小盤子。

      (三)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引出主題。

      (1)師:“今天我們班還來了兩位動物客人,他們是誰呢?(師出示圖片) “我們一起同動物客人打個招呼吧!”

      (2)師:“小朋友真有禮貌,這兩只貓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它們哪只是大貓哪只是小貓呢 ?

      (3)幼兒回答,教師幫助幼兒完整說句子:“紅色的是大貓、綠色的是小貓?!?/p>

      (4)師:“我們一起大聲的說一遍吧!”再請幼兒大聲的說。

      2.通過游戲,認識大和小。

      (1)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好,老師這兒還為兩只貓客人準備好玩的玩具呢!”

      (2)師:“這是什么?這兩個雪花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呢?教師出示不同顏色的大小雪花片。引導幼兒完整說 :“大雪花片、小雪花片?!?/p>

      (3)師:大方形和小方形要來做游戲了,你們看他們是怎樣玩游戲的?教師將兩個方形藏于身后,說一句“變變變,什么出來了?”然后伸出一只手讓幼兒說是什么形狀出來了,游戲兩次。

      (4)教師給每個幼兒分發大小雪花片,在發的過程中教師說“請你說一說、比一比,哪個是大雪花片,哪個是小雪花片。”

      (5)游戲“方形變變變”。幼兒學老師的樣子將兩個方形藏于身后,當老師說變變變,小雪花片出來了,幼兒就把小雪花片舉起來。當老師說變變變,大雪花片出來了,幼兒就將大雪花片舉起來。游戲數遍后可以讓幼兒將兩個方形交換位置再玩幾次。

      (6)師:這個游戲好玩嗎?大貓和小貓也想來玩呢?你覺得大貓應該玩哪一個雪花片呢?快拿出來給老師舉給老師看看,小貓玩哪一個呢?”

      (7)小結:大貓穿了紅顏色的衣服,他喜歡玩大雪花片,小貓穿了綠顏色的衣服,他喜歡玩小雪花片。

      3.給貓客人喂魚吃。

      (1)師扮哭“是誰在哭呀?為什么哭呢?哦,原來是我們動物客人肚子餓哭了,小朋友你知道貓最喜歡吃什么嗎?”幼兒回答

      (2)師出示一大一小兩條魚。

      師:“這兩條魚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覺得大貓應該吃那條魚,小貓應該吃那條魚?” “我們一起大聲的說一遍吧!”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師:下面,我們就給貓客人喂魚吧!一邊喂魚一邊說“大貓請吃魚,小貓請吃小魚”

      (4)貓客人吃飽了可開心了,要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呢!

      4.遷移提升經驗。

      (1)師:寶寶們在我們教室里還有哪些東西是大的那些東西是小的?趕快用亮亮的眼睛找一找吧!

      (2)教師作適當的暗示,大小手、大小腳,引導幼兒觀察桌子上的東西發現大和小。

      打電話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使幼兒喜歡音樂活動,能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

      活動準備:玩具電話機一部,小娃娃手偶兩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興趣

      1. 教師出示手偶,提問:你們看,今天誰來啦(小娃娃),對!她叫豆豆。教師再從身后取出一個,這個呢,叫點點。今天,豆豆和點點來到了我們班,看看他們今天發生了什么呢?

      2. 教師表演《打電話》情景,請幼兒欣賞。

      一天,豆豆在家里,覺得很沒勁,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兒園的點點,然后她就給點點打了個電話。

      豆豆:喂喂喂,你是點點嗎?

      點點:哎哎哎,我是點點啊。

      豆豆:點點,點點,你在干什么呢?

      點點:豆豆,豆豆,我在幼兒園呢!

      3.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豆豆和點點在干什么呢?(打電話),那豆豆在哪里呢?點點在哪里呢?

      (二).教師教唱歌曲

      1. 教師有表情的范唱,請幼兒欣賞。

      2. 教師再唱一遍,請幼兒和著老師的節奏一起拍手。

      3. 教師帶著小朋友一起有節奏的念歌詞(拍手,拍腳…)讓幼兒說說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告訴他們應用輕快的聲音唱歌。

      4. 利用手偶,一邊唱歌,一邊表演。

      5. 教師彈琴,請幼兒跟著鋼琴唱歌。

      6. 請小朋友自愿上來唱歌給下面的小朋友聽。

      (三)幼兒跟著音樂動一動?;蛘哒乙粋€好朋友,一起表演打電話的游戲。

      (四)活動延伸:

      將玩具放上活動角。例如:娃娃家等,使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里玩打電話的角色游戲,也可將學會的歌曲唱給爸爸媽媽聽。

      社會:好吃的湯圓

      活動目標:

      1.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增進幼兒與家庭和教師的情感。

      2.愿意品嘗各種各樣的湯圓。

      活動準備:邀請家長。自帶各種湯圓。

      活動過程:

      1. 教師以猜迷語的方式引導幼兒和家長進入活動。

      2. 師:這些湯圓長得什么樣子?注意看看湯圓里面有什么?

      幼兒:這里面有黑色的東西。

      幼兒:我看見湯圓里面有花生米。

      幼兒:里面還有紅色的豆子。

      3. 大家通過觀察了解湯圓可以用芝麻、紅豆、花生等東西做。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你想用什么做湯圓?

      幼兒:我愛吃青菜,我想用白菜做湯圓。

      幼兒:我愛吃肯德基,我用肯德基做湯圓。

      4.師:今天,小朋友帶來好多湯圓,請誰來幫助我們煮湯圓?

      孩子們說出今天來參加親子活動的家人稱呼,例:爸爸、媽媽、姥姥、爺爺、姑姑、小姨有些小朋友還知道他們是誰家的親人。進一步豐富幼兒對家庭人員稱呼的經驗。

      5. 師:孩子們今天你家人誰沒有來?他們沒有吃到湯圓該怎么辦?

      幼兒:我爸爸上班,我把花生湯圓送給爸爸吃,他最愛吃花生。

      幼兒:公公、婆婆在湖南,我要坐火車送給他們吃。

      看全黄大色大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