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頌》教案
發表時間:2025-04-25《祖國頌》教案(精選二篇)。
《祖國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實用音樂的特點。
2.能力目標:①利用網絡資源學習音樂;②通過交流、合作等方式探究音樂。
3.情感目標:①熱愛音樂、熱愛生活;②用音樂關愛自己和他人。
課型:自學研討課(網絡環境下的音樂學習)
教具:自建《音樂與生活》網站、電腦;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老師、課代表主持)
1.組織教學(老師主持);
2.學習方式和要求(課代表主持);
3.小品表演:出操
4.引導答問:
師:請同學們回憶在這個活動中共出現了幾次音樂?這些音樂是在何種場合下出現的?各起:到了什么作用?(屏幕上同時顯示問題)
生:4次。分別是進場——升旗——做操——退場,起到了發布命令→烘托氣氛→統一動作→放松情緒的作用。
5.揭示課題:
師:這說明音樂與人類的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吧!(屏幕上顯示課題《音樂與生活》)
(二)研討問題:
1.實例顯示:
①生活中的音樂;
②學生答問;
2.導學提示:
①關于《音樂與生活》學習網站;
②揭示研討主題:zwb5.COm
A.音樂與人類生活有什么關系?
B.音樂是怎樣為人類生活服務的?
C.生活中有哪些經常聽到的音樂?
D.生活中的音樂分哪幾類?
3.網上活動:
①資源瀏覽;②BBS聊天交流討論;
(三)深入實踐:
1.準備活動:
①課代表發言:為加深大家對音樂實用功能的理解,老師特地為我們準備了幾段音樂,請選擇一段進行情境表演;
②教師補充提示:這些場景可以是頒獎、天氣預報、時裝表演、感情朗誦、交誼舞、卡拉OK演唱等,設計表演時大家可思考下各段音樂與特定場景的聯系;
③學生分頭準備情景表演;
2.表演活動:
①課代表主持學生即興表演;
②學生觀看、評價;
(四)范例介紹:(老師主持)
1.音樂療法菜單:聽了剛才的討論,看了剛才的表演,我想起了×××同學提出的問題:音樂為何能鎮痛?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嗎?我想就此談談我的一些想法,這是老師收集到的一則音樂療法菜單(屏幕顯示):
治療心情不安,思緒紊亂癥:《春江花月夜》、《花之圓舞曲》;
治療煩躁易怒癥:《流水》、《月光奏鳴曲》;
治療高血壓癥:《小提琴協奏曲》;
治療腸胃功能紊亂癥:《鋼琴奏鳴曲第七號》(貝多芬)…
音樂之所以能起到醫療作用,可能因為音樂也是一種波動,人體也有波動,如腦電波、腸胃蠕動等;音樂是一種節奏,人體也有節奏,如呼吸、心跳等…
2.音樂有利于動植物生長的實例;
3.“超級學習法處方”;
(五)布置課外作業:
音樂既然這么實用,那么在關鍵時刻,只要你精心選用音樂,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今天的課外作業是:①為同學的生日聚會選擇一組音樂;②師生食堂進餐選配背景音樂:
(六)尾聲(課代表主持)
(七)宣布下課。
《祖國頌》教案 篇2
一、課題
《賞析驚愕交響曲》
二、教材分析
《驚愕交響曲》是人教版高中音樂欣賞的必修教學內容。是海頓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樂章為著名。作品采用變奏曲式。第一樂章速度很快,感覺輕巧流暢。第二樂章速度變慢,開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輕,沒有什么變化,剎那間樂隊用的音量演奏,爆發出強烈的聲音,定音鼓猛烈地敲擊,模仿驚雷的聲音。樂曲第三樂章是小步舞曲,輕快活潑,音樂詼諧富有活力。第四樂章速度變得更快,好像是人們在歡快地舞蹈。因此本交響曲對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極其重要。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全體學生參與演奏,培養學生簡單樂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過學生親自演奏作品,了解變奏曲式及變奏曲式的創作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實踐演奏,完成教學。
(2)發揮特長生的優勢,讓他們有更多的展示空間。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參與演奏,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器樂演奏的興趣。
(2)通過分析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使學生更加關注他的作品,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分段賞析驚愕交響曲
2.通過演奏作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海頓的創作風格,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鑒賞能力。
五、教學方法及教學設計意圖
1.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視唱、試奏、合奏等音樂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熟悉該曲的主題部分,從而促成“隨風潛入曲”的良好效應。
2.“生本課堂243”教學模式的實施。利用導學案媒介,針對學情,靈活處理“前置性補償--新知探究--形成性檢測--后續性補償”四環節,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生動課堂、生本課題、生成課堂、生長課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問題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見板書設計)
(二)學生分析作品,用樂器演奏作品片段
現有樂器;豎笛、鋼琴、小提琴、二胡。
1.主題:全體同學用豎笛演奏。(強弱變化如何處理?注意后一個音。)
2.分析與演奏四個變奏及尾聲:讓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1)變奏一:再次請學生欣賞片段,聽一聽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哪種樂器來演奏?作品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海頓為什么用這樣的情緒演奏作品?
(2)變奏二:轉調為同主音的小調。請同學欣賞片段。
(3)變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樂器演奏?
②欣賞片段,兩個聲部分別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我們可以使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用了什么創作手法?
(4)變奏四:
①樂隊強奏,弦樂以快速的六連音襯托。欣賞這部分內容,使用什么樂器演奏?
②欣賞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樂器?我們用什么樂器演奏,作品是如何變奏的?后的強奏如何處理?
(5)尾聲:
作者如何處理情緒?為什么?我們怎樣演奏?
3.在教師的指揮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連接及不同樂器的進入。
(三)小結變奏曲式并欣賞其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過演奏作品,請學生說說什么是變奏曲式?請學生再欣賞兩首變奏曲式的作品片段,進一步體會變奏曲式。(《小星星變奏曲》、《少女的祈禱》)
(四)總結
通過演奏作品,同學們不僅對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對變奏曲式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學生活動】
1.學生分析作品情緒、演奏樂器及選擇現有的樂器進行演奏。
2.變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題結構,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襯托。主題可以用豎笛演奏,人數可以減半,(反復時換另一半),可用弦樂奏十六分音符,可選擇小題琴或二胡。學生分析作品的情緒,“驚愕”之后的愉悅。
3.變奏二:彈鋼琴的同學為我們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變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豎笛演奏。由雙簧管和小提琴奏出兩個聲部的旋律??梢允褂瞄L笛和小提琴演奏。這部分運用了復調的創作手法。所有樂器一起強奏,鋼琴演奏六連音襯托。學生全體演奏。
作品用弦樂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許多變化節奏,豐富作品。部分學生演奏,其他學生聆聽。強奏時所有豎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聲:情緒有些壓抑,暗淡。因為“驚愕”過后一切都不會改變。豎笛演奏人數減半,弱收。全體學生完整演奏作品。
變奏曲式:先奏出一個自成段落的主題,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題變形,使主題通過多次不同的變奏而得到多方面的發揮。少則三五次,多則數十次。
【教學評價】
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合理。通過學生分析作品,并通過選擇身邊熟悉的樂器親自演奏作品,進一步了解什么是變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對西方古典音樂的興趣。
-
需要更多的《祖國頌》教案網內容,請訪問至:《祖國頌》教案